普通人为什么要选择股票和基金?这里面有一个隐性的原因,隐性的原因必然有一个隐性的变化。
过去,生活的风险是在家庭中来对冲的,比如说养儿防老的观念,多生多养的观念,多子多福听起来非常的中国化,实际上是中国式的表达经济社会关系的一种表述,换句简单点的,过去的人有养老保险吗?有公共福利吗?几乎没有
更多的生活中的风险是在家庭中来对冲的,是通过个体家庭的力量来分摊,现在好了,有了养老保险,有了现代化的公共福利,我们相对地对孩子的要求就小了,反映在具体生活中的场景就是,大家有一种普通的共识,特别是有孩子的,会说“咱以后会指着孩子来养老吗?他能养好自己,咱们不给他加负担,就不错了”。
以前我们不涉及对抗通胀,子女教育,提供生活保障,改善生活品质,老年退休准备等等方面的问题,为什么呢?
因为以前农业社会里更多的靠的是自给自足,子女教育更多的面向的是劳力教育不是人的教育,生活保障,改善生活品质,老年退休的要求也不高,倒退30年,那时候的老人有多少说是老了经常去旅游的,买保健品的,这种现象太少了。现在呢?很正常了
高生活品质的代价就是你要维持你的支付成本的能力不降低。
怎么办呢?
成本从工作中来,从孩子们身上来,从额外收入中来,从投资中来,总有一个选择来实现对冲经济压力的方法,因此,投资生活就逐渐地融入到我们现实的生活中来了。
基金目前被认为是最能分散风险并降低成本的投资工具,对于普通人,对于不具备专业投资知识和充足时间的人来讲,大众多投资品种中,基金是最适宜的,当然,你说你工资高,孩子们也愿意孝敬你,你也有足够的额外收入,不想投资基金,那是另一回事了。
从基金来讲,是有一定投资风险的,但是以以往的研究表现,资产配置是决定投资者中长期投资盈亏的关键因素,如果你以盲目和跟风的方式来使用基金这个工具,往往效果并不理想,还是要讲求一些方法,不要怕难,其实也没有什么用的,咱学开车不也要考驾照吗?都是要经历一个学习的过程。
简单说,了解基金先了解自己,要依据自身的各项财务目标和风险属性,然后在不同的时间周期和时点上,将资产依投入的比例分散到货币基金、债券基金、股票基金上,在保证流动性的前提下,增减不同仓位的变化。
下一步,就是选择你可信赖的基金公司,去配置不同的基金类型中你对应的基金产品,这个就是关键了,因为一个好的基金公司能够让你的投入结果事半功倍,我们需要借助第三方评级机构,比如晨星、理柏等机构的评级服务来甄别出公司治理好的公司,一个将基金持有人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基金管理公司,咱们把真金白银交给他也放心。
最后,就是选择投资的方式了,是单笔申购还是定投,单笔就是一次性投资,这个额度大,投资时间不固定,可长可短,长期牛市比较合适,另一个就是定投,就是定期定额法,长期投资,每次投入金额较少,在波动行情中比较适合,两种方法各有优势,投资者可以依自身情况在熟悉操作知识和技巧的前提下使用。
以上完成后,投资者还是需要持续关注,当市场发生变化时,当配置的前提条件发生异动时,我们要对原来的配置进行相应的调整。
这是一个基金的简单过程,希望大家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