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现代化沙漠整装油田是怎样建成的

频道:卡片知识 日期: 浏览:0

中国首个现代化沙漠整装油田是怎样建成的

中国首个现代化沙漠整装油田是怎样建成的 更新时间:2010-1-13 21:04:47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方圆30万平方公里没有水,没有生命,只有茫茫沙海。然而,在沙漠正中心,醒目的钻塔、10多个集输站和一座被茂密植被包围的四层楼却赫然矗立,让人惊叹――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沙漠中,居然有人类长期居住,并建造了如此庞大的工程。

这些装置用来开采现代工业的“血液”――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塔中作业区。十几年前,一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来到沙漠之中,勘探地层、建设电站、钻井输油,建起了中国第一个现代化沙漠整装油田――塔中油田。

目前,塔中油田累计生产原油2000万吨、天然气40亿立方米,创造产值已逾400亿元,在同类油田中处于领先水平。

科技创新:创造“死亡之海”奇迹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对能源的需求快速增长,而东部油田产量却开始递减,研究人员将目光投向了西部油气资源量达160亿吨的塔里木盆地。

油田建设之初,数百吨的钻机、井架等物资都依靠飞机或专业沙漠运输车从500公里以外的城镇运来,进出一趟需要一个月左右。物资来了,剩下的工作都要靠人力完成。

“白天,沙漠地表温度接近80℃,可以烤熟鸡蛋。”成福田回忆说,“我们抬着油管每天爬沙包走20多公里,油管被晒得滚烫,我们的手和肩膀都起了血泡,不少人累倒了,但30多口油井全部在预定时间内顺利投产了。”当年21岁的成福田现在已经39岁,是塔中作业区副经理。

事实上,恶劣的环境并不是让初期的开发者最头疼的事,更麻烦的是,这里地质结构复杂,寻找油气难度非常大。塔里木盆地几度沧海桑田,地质构造就像“一摞盘子被摔碎在地上”,油气勘探面临着世界级难题。

要实现有效益开发,走传统老路肯定不行,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十几年来,大批专家和500多名大学生先后来到塔中,依靠科技创新指导钻井开发、集输站建设和远程监控等,走出一条“稀井高产,少人高效”的崭新发展道路。

据介绍,塔中油田现已建成7个油田区块、121口生产井以及14座集输和处理场站,单井原油日产水平为中国陆上油田之最。

7年前,塔中联合站的3台外输泵需要大修,国外公司报出750万元的天价。技术人员决定大胆创新,对这些设备进行国产化改造。最终,这项技术创新成果节约费用600余万元。

实际上,科技创新几乎体现在塔中油田每一个井区和每一个生产环节。据统计,该油田共有数百项技术创新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中获国家专利7项、油田及省部级科技成果250余项,产生了上亿元的经济效益。

管理创新:建设高效安全油田

走在塔中作业区生产现场,每一个员工都穿着统一工装,佩戴安全帽;在生活公寓附近,所有车辆都停在指定位置并且车头朝外;如果你不小心走在机动车道上,附近的员工会马上提醒你应该走在步行道内。

塔中作业区安全监督李成文告诉记者,在这里,更换一个大厅灯泡都会首先办理高空作业票并自觉系上安全带,现场还会有人监护,科学规范的管理和安全意识不仅被制度化,而且已渗透到员工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截至目前,塔中油田连续12年没有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

塔中油田还创造性地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开创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甲乙方融合管理新模式。油田是总甲方,主要负责投资、生产经营等重大问题,工程施工、生活保障等由其他公司负责。这样,“瘦身”后的油田能把工作重心聚焦到管理和科研上,同时又可使东部油田专业队伍成为乙方,找到新的用武之地。

这种管理体制实现了“少人高效”的目标,是塔中油田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作为原油年产能力达200万吨的油田,塔中作业区正常生产运行人员仅有80多人,而在其他地区,同等规模的油田需要工作人员800多人。

文化创新:塑造和谐塔中文化

如何让身怀本领的年轻人到塔中来各显神通,并且愿意留下来开创事业?多年来,塔中油田搭建各类人才职业发展舞台,注重建设人才培养与分配激励机制;倡导“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人文理念,给予员工及家属更多的人文关怀,形成了具有沙漠油田特色的塔中文化。

28岁的工艺安全部主任谭秋仲将塔中油田比喻成“人才培养的高速公路”,每个员工在这条高速公路上都能够快速成长。油田推行菜单式培训和导师带徒,共制作培训教材20余套、培训课件近400个,还组织许多岗位练兵和劳动竞赛,营造了“争先恐后学习”“不懂技术为耻”的氛围。

刚来塔中不满两年的22岁女孩丁凡琼曾有“一种逃离的情绪”,不久后,她被这个团队的事业心和上进心所感染。除了周五和周六,她每天都和同事一起上晚自习。回到宿舍后,为了尽快熟悉设备原理,又不影响舍友休息,她偷偷跑到卫生间里继续学习。由此,丁凡琼获得了“卫生间第二课堂”的“雅号”。十几年来,塔中油田先后输出210多名骨干,100多人走上关键技术岗位。

2008年7月22日,23岁的刘正连续值了几个夜班后,回到宿舍休息。等他醒来,惊讶地发现同事们已为他送上了生日蛋糕和贺卡,打开手机,全是祝福短信。那个晚上,他在沙漠里度过了“一生难忘”的生日。

“人文关怀是许多员工留在塔中的原因。”29岁的联合站副站长文章说,“工作之余,大家可以在图书室看书、在健身房锻炼、到棋牌室娱乐,或者参加‘兴趣小组’,作业区节假日还会举办各类文娱活动,业余生活充实精彩。”

理念创新:探索油地共赢、环境友好新方向

1995年,中国石油投资近10亿元建成一条纵向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从此,沙漠南缘贫困县民丰县至乌鲁木齐的行车距离缩短了1000多公里。

距沙漠公路18公里的沙漠深处有一个与世隔绝的村落――雅通古斯村。2000年,塔中作业区捐资100万元打通了连接村子与沙漠公路的道路。该村盛产的“安迪尔河”牌甜瓜走出“深闺”、远销海外,村民人均年收入从400元跃升至近万元。2004年以来,塔中作业区还为沙漠南面且末、若羌两县的6万多居民提供压缩天然气,加快当地气化工程,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除了油地共赢之外,塔中油田还一直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塔中油田在勘探开发中坚持清洁生产,实施原油不落地、污水回注、固体废物处理场建设等环保工程,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在钻井、采油、油田建设等方面力求做到零排放、零污染。

油田还注重通过技术创新保护生态环境。在与中国科学院的合作研究中,技术人员成功利用苦咸水大规模植树造林,在油气生产区和沙漠公路沿线绿化面积达到4360公顷。如今,在塔中生活公寓周围,已长满了红柳、梭梭和杏树,形成了一片人工绿洲。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建设的沙漠植物园中,更多荒漠植物被引种进来。

创新,是塔中油田发展取之不尽的动力。在创新精神的指引下,塔中油田将继续在世界一流沙漠油田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Bitget交易所网址

bitget钱包app下载

Bitget电脑版网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