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私募基金面临最严监管_1

频道:财经问答 日期: 浏览:0
2016年私募基金面临最严监管

在以“黑户”身份发展了近十年后,2013年,私募终于得到了监管部门的认可,获得一纸身份认定。由此开启了私募行业的长达两年时间的欢乐时光——几乎没有实质监管,但是却能够享受监管部门的信用背书。

但问题还是伴随着牛市的终结而暴露,监管的口袋,也终于在2015年下半年开始收紧,私募行业也仍然没有成为“管”外之地。

基金业协会从2015年11月开始陆续出台了私募内控指引、私募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多个文件,这些针对私募行业监管的条例接连出台,引发整个资本圈快速反应。

2016年农历春节前夕,基金业协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

除了这项公告,基金业协会从2015年11月开始陆续出台了私募内控指引、私募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多个文件,这些针对私募行业监管的条例接连出台,引发整个资本圈快速反应。众多私募在忙着学习新政策时感慨,私募行业监管巨变已然到来。

事实上,自从私募基金纳入监管之后,监管思路的变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私募行业的发展方向。如今,针对私募基金行业的监管开始趋向严格,野蛮生长的日子一去不复还。

“一晃私募备案登记工作开展已有两年了,看着私募行业的逐步发展、壮大,被认可、在规范,相信每一个从业人员内心都是感慨万千的。”杭州泽浩投资的投资总监曹刚对记者表示。

近几年随着私募基金爆发式发展,业内对私募基金监管宽松的探讨从未停止。

近期,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在公开演讲中坦言,与私募业务的蓬勃发展相比,私募监管有所滞后,违规募集成为私募基金乱象之源。

2016年1月15日,证监会公布针对私募行业执法报告的数据也对私募行业敲响了监管的警钟。

证监会透露,对140余家私募机构和私募销售机构开展了现场检查,对40余家涉嫌非法集资的私募进行了风险排查,发现私募行业目前存在登记备案信息失真、资金募集行为违规、投资运作行为违规、公司管理失范、涉嫌违法犯罪等五大方面问题。

经历了创历史的恐慌性大跌后,在2015年下半年开始,监管层对于私募行业的监管开始收紧。基金业协会密集出台对私募行业的监管政策,使得私募监管面临一场重大变革。

2015年11月24日开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基金业协会连续发布了三个征求意见稿。

11月24日,基金业协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指引(征求意见稿)》, 11月26日,发布《私募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私募基金信息披露作出了详细要求。

而2015年12月16日发布的《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更是引起了私募圈轰动,募集行为直接涉及私募基金如何发产品,对私募有着生死攸关的影响。

而在此次征求稿中,要发产品必须先备案、销售人员必须有基金从业资格、投资者冷静期等一系列新规的征求意见,让各家私募连夜学习,避免碰到“红线”。

实际上,这只是监管趋严的开端。

2016年春节前夕的2月5日,基金业协会再度发布重磅监管政策,公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

公告主要体现以下几点:一是私募以后不再发放纸质、电子牌照了,避免征信乱象;二是拿到牌照却不发产品的要被取消资格;三是不及时报送季度、年度等信息要被列入异常机构;四是私募要出具法律意见书;五是私募至少要有2名高管具有基金从业资格

多位私募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这一政策的发布让监管风暴再次升级。

毫无疑问,私募基金行业将告别野蛮生长。

“近期发布这么多文件,让我们觉得针对私募行业的监管正式走向规范化发展之路,尤其在私募基金规模大爆发之后爆发出各种风险,使行业规范显得更为重要。”前述元普投资的人士认为。

而一位接近基金业协会的内部人士则讲道。“两年以来,在私募基金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私募基金行业的各种问题和风险也不断凸显,不容忽视。这些问题对私募基金行业形象和声誉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危及私募行业的长远发展和全局利益。”

此前私募行业监管环境较为宽松,随着私募行业的爆发式增长,在私募募集、运作、管理等环节均有不同程度违规现象。近期监管机构频频出手,监管政策密集发布正体现出其对私募行业发展的极度重视,意在促使行业趋于规范、成熟,为私募行业提供一个更加规范的广阔平台。

推荐阅读:

投资产品怎么来的

哪家银行投资利息高

年化结算利率6%30天利息

农行银行投资产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