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消减百亿合资车企两税风波

频道:股票理财 日期: 浏览:0

利润消减百亿 合资车企“两税”风波

利润消减百亿 合资车企“两税”风波 更新时间:2011-1-1 7:57:14   一个月前,中国开始正式对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征收1%-7%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及3%的教育费附加。两税的征收宣布中国境内的内外资企业税制彻底统一。  对于合资企业占据绝对主力的汽车行业而言,两税在2010年底的推出也让车企董事会里的争吵比往年更为激烈,车企高层们在2011年目标利润和投资计划的制定上十分纠结。而国际投行关于中国合资车企利润将由此“损失”至少数亿元的评估进一步火上浇油,汽车上市公司股价一夜齐跌。据不完全统计,仅排名前十的合资车企,因此每年增加的税负就将超过百亿元。  但来自业界和政府的分析都指出,两税的影响不会很大,并且将被很快消化掉。从政府层面来说,两税政策统一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税收的增加,提升外资引入的技术含量和促使产业结构升级才是真正的题中之义。  而在企业层面,一场“利润补漏工程”即将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展开。如何降低成本、保证企业利润率,已经成为合资车企董事会里的重要议题。用广汽集团董事长张房有的话讲,要通过“提升经营活动来化解税费变化带来的压力”。  董事会里的争吵   2010年大幅盈利带来的喜悦还没来得及完全消化,某合资车企董事会里的气氛突然间又变得有些紧张起来。  一位合资企业老总悄悄吐露烦恼,为了新一年的利润指标,董事会发生了争吵。其中,2010年12月开始实行的两税制度,令他“鸭梨”很大。  引起董事们争吵的两税政策正是两个月前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的通知》。  按照现有税收体制,作为附加税种,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以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主税实际缴纳额为计征依据。其中,城市维护建设税根据纳税人所在地分别按7%、5%、1%三档税率征收,教育费附加目前统一按3%的比率征收。  简单而言,各合资车企需在原税费基础上增加4%-10%的支出。对于年收入上百亿,且习惯了特殊待遇的合资企业而言,这些本来就该交的基本税负将动辄支出数亿元,其在中国的丰厚利润将面临打折。  尽管汽车业内人士和企业投资咨询者都认为,此次税制变革对合资企业的影响不会如2007年的所得税“两税合一”那么明显,但对于在金融危机中折戟欧美,转而不断强调中国区利润提升的跨国车企而言,这确实又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而更深远的影响已经在董事会里发芽。上述车企老总坦陈,去年利润完成情况非常好,股东们认为2011年利润完全应该更上一层楼,但管理层考虑到“两税”增加等因素,普遍感到压力很大。因此,在确定2011年的利润目标时,就显得很纠结。  类似的争吵,并不只发生在一家企业的董事会里。  知名投行摩根大通随后发布的一份报告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报告称,两税政策将给合资车企2011年的盈利带来7%至17%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摩根大通下调了多家汽车股的目标价。  根据相关税率,摩根大通估算,2011年广汽集团旗下合资公司新增总税负将达15.78亿元,东风集团和华晨集团则将增加17.77亿元和6.78亿元。  将新政影响具体拆分到各集团旗下子公司,预计新增支出也将令人头疼。以广州的三家日系车企为例,在金融危机最严重时的2008年,广本、广丰的纳税额就达到59.59亿元和41.67亿元,东风日产当年纳税41.5亿元。此后两年,整个行业发展更为迅猛。可想而知,在两税政策实行后,全行业预计新增支出将达数百亿。  新政带来的影响,首先在资本市场上获得了“积极”回应。  自2010年11月以来,广汽、东风等汽车股在港股市场急速下跌。其中,广汽集团跌幅深达约34%,东风集团跌幅相似,而华晨集团则跌幅深达39%。在A股市场,东风汽车同期跌幅也达到26%。  摩根大通等机构也随即给予汽车股减持、卖出等评级信号。招商证券汽车业分析师汪刘胜将两税调整列为导致“最近汽车股跌得多”的重要因素。  一个重要的大背景是,目前中国的汽车制造业一直是高税产业。2010年8月发布的《国务院国资委2009年回顾》显示,中国近年来国家税收出现了超常增长。而在高税负行业的名单中,汽车制造业位居前列。  合资车企的新一轮“成本战”   对于多家将中国市场视为“利润奶牛”的跨国公司而言,在“超国民待遇”被取消后,如何想尽办法弥补“两税”征收后给企业利润带来的损失,是2011年考验跨国公司高层管理智慧的现实难题。  行业投资人士指出,对于合资车企而言,“增加的两税肯定没法规避,但对利润的影响程度各有不同。”对于目前在中国利润率最高的德系车而言,压缩成本将成为化解税负的一个途径,但对于在成本上已经压缩得很低的日系品牌的合资企业而言,如何补漏这部分利润将是一个长期课题。  “具体数据我目前还无法给出,但是对企业盈利肯定会产生影响。”丰田中国的内部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承,丰田将通过逐步削减在华公司的运营成本等方式,来内部消化因“两税”征收造成的利润损失。据该人士披露,在2010年10月中旬国务院发布有关《通知》的第一时间,丰田中国财务部就下发了类似“盈利风险”的通告,要求丰田中国及其在华所有合资公司谨慎应对加征“两税”带来的挑战。  但更多的合资车企仍在观望中。与2010年相比,2011年的合资车企年度计划难制定多了。记者了解到,到2010年12月底,部分合资车企的利润目标和投资计划仍迟迟无法落槌。  在合资公司层面,一汽-大众和一汽丰田等汽车合资企业均以“加税涉及财务数据等商业机密”为由,拒绝给出正面的评估。不过两家合资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一致认为,从提升合资公司盈利能力的角度看,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加大零部件本土化采购的比例,都不失为合资公司应对税收增加的有效途径。  东风本田总经理水野泰秀则坦言,由于利润要向股东双方公司进行回馈。所以合资公司首要追求目标就是利润的达成。但从目前的趋势来看,“由于增加了新的税种,减少了对合资企业的照顾,使得利润率很难达到以前这么高,这肯定会对合资双方的盈利产生影响。”  “两税的实施首先会对企业现金流产生影响。”某资深财务高管对记者表示,与传统的利润指标相比,现金流量更能说明一家企业的盈利质量。“现金流的状况是企业在实施投资策略时首先考虑的因素。”这暗示着,对于以合资资产为上市主体的车企而言,在作出投资扩张的决策时可能会更加审慎。  而对自主品牌而言,这则是期待已久的好消息。这意味着,在政策层面,自主品牌将与合资车企在平等的环境中展开充分竞争。  “两税”背后的政策深意   两税政策实施一个月后,一个戏剧性的变化在股市上演。  2010年12月29日,随着1.6升以下车型购置税减免优惠政策正式取消,加之北京等地治堵措施相继出台,影响中国车市的不利因素全面释放。但此时,长期阴晴不定的车市天空反而消停了下来。当天,在A股和H股,汽车股开始相继企稳回升。  2010年,德意志银行重新维持对广汽集团和东风集团的买入评级。该行认为,对于合资企业将缴纳新的城市维护建设税等不利因素,广汽集团股价已经由近期高点回撤了25%,“回调已经过度”。  大约在同时,此前大声唱衰汽车股的摩根大通悄悄地开始增持汽车股。2010年,摩根大通斥资约1.5亿元增持广汽集团H股至7%。  诡异的形势,令人对“两税”统一对车企究竟影响几何顿生怀疑。  事实上,来自证券分析师和行业内人士都认为,“两税”统一的影响对汽车业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招商证券的汪刘胜指出,合资车企近年毕竟还在赚钱,只是少赚一点,日子还比较好过。  一个更普遍的观点认为,相比于合资企业本身,两税政策对外资方在华总利润的影响更为微小。“外方是赚了很多钱,但大部分并不是在合资本体中获得的,而是通过母公司销售进口零部件获得”。某国际著名咨询公司的资深汽车分析师指出。  盖世汽车网总裁陈文凯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解释说,对跨国车企来说,在中国的长期利润组成主要有四部分:一是合资公司贡献的税后利润分成;二是合资公司每卖出一辆给的技术转让费;三是进口车的利润;四是核心零部件的采购利润。合资公司的利润贡献只是其中一部分,且这部分由“整车销售+零部件供应”组成的利润也将在未来发生结构变化。  而经过一个月的消化,两税政策的背后,政府更为深刻的升级外资结构的目的也逐渐被业界“心领神会”。  “取消‘超国民待遇’本身就是一个态度。对不同结构和质量的外资引入将区别对待。”上述资深汽车分析师指出,“对于没有核心技术,或者核心技术水平相对弱一些的外资企业来说,国家并不鼓励其进入。”  而另一方面,“那些真正谋求在中国长期发展,并且积极引入先进技术和进行本土化生产的企业,国家自有其他的鼓励政策。”该分析师指出,“只要你愿意引入先进技术,政府还是会提供政策优惠的。”  据悉,包括变速箱技术、新能源汽车等在内的核心技术的引进,都可以适用国内针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特殊优惠政策。因此,“合资车企必定会加大先进技术的导入,这也是与其他车企竞争的需要。”  汪刘胜也指出,通过高新技术优惠政策的申请,这些车企完全可以抵消相关的新增税费负担。  这也是继2007年内外资所得税统一为25%之后,中国又一次通过政策杠杆来调整外资引入的质量和结构。减少低质量重复引入,鼓励高新技术和稀缺行业的外资进入。  另一方面,“内外资税制统一是国家层面上的政策导向。具体到地方政府,合资车企都是地方大企业,地方依然会对这些地方专属的合资企业实施特殊的优惠政策。”  据悉,已有跨国公司开始转而求助于地方政府,以为公司急剧提升的运营成本“减负”。  有消息人士称,福特汽车公司全球执行副总裁、亚太非地区董事长韩瑞麒在前不久会见江西省政府官员时,特意提到了中国对外资的合资企业税收做出调整一事。对此,江西省地方政府官员告诉韩瑞麒,国家对外商合资企业统一的税收政策,地方不可能改变。但考虑到企业的实际发展,地方政府可以进行研究,尽最大努力减轻企业负担。相关文章:十七券商2011年力荐金股A股长期看好三大策略备战2011A股长期看好三大策略备战2011A股长期看好三大策略备战201112月31日尾盘主力巨单减仓个股机构扎推热捧主力布局2011看好15股中远航运:受益产业和出口升级中国房地产大转折国泰君安:节前期指有望企稳淘汰白炽灯时间表明年出台LED灯板块享受利好

光学检测仪器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哪家好

轴类测量

3d测量仪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