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0份研报隐现投行潜规则券商研报是否是过时货

频道:基金理财 日期: 浏览:0

13000份研报隐现投行潜规则 券商研报是否是过时货

13000份研报隐现投行潜规则 券商研报是否是过时货 更新时间:2010-3-14 0:00:54   张景宇

“你们看到的研究报告基本上都是过时的东西。研究员在报告成文之前,早就和基金经理沟通过,有什么利好基金经理先买,等报告出来时股价也涨得差不多了,这在圈子里不是秘密。”一位券商研究员曾私下里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一直以来,券商研究报告被国内投资者奉为圭臬。在各种“最佳分析师”评选中胜出的研究员们,不仅受到股民追星般的追捧,也是各研究机构高薪招揽的对象。不过本报的研究发现,目前市场上的“最佳分析师”多以基金经理主观打分的方式进行评选,缺乏量化考评。中国经营报研究院从各种渠道收集了国内30家主流券商的13594份行业研究报告,时间段集中在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8月31日期间。通过对这些研究报告的准确率进行统计后发现,报告中的投资评级准确率不超过50%。

这似乎从侧面证实了前面的业内传闻。

仅有三成研报能“赚钱”

经过统计发现,在13594份行业研究报告中,有多达7433份投资评级与半年内行业指数的实际走势不符,失误率超过54%。扣除与大盘走势同步未造成损失的评级,仅有3234份能够给投资者带来收益,只占总报告数量的23%。

统计还显示,包括国泰君安、银河证券、中金公司等知名券商在内的行业投资评级报告,有7430份是买入类评级,而半年后相对上涨的只有3201份,2960份相对于大盘下跌。

此外,在13594份行业研究报告中,只有259份是卖出建议。由于绝大多数券商的行业投资评级,是以半年内行业指数相对于同期沪深300指数的涨跌幅作为评级标准,那么对于各行业指数而言,与大盘的相对“涨、盘、跌”概率,通常应该各占三分之一,而券商研究员们的卖出评级仅占报告总数的1.9%,明显与正常规律不符。

即使是这样,259份卖出评级中仍有148份预测失败。这也意味着,如果投资者真按照报告中的指导操作,有57%的概率会踏空。

中性评级方面,券商行业研究员们给出了5903份中性评级,占总数的57%。不过,这5903份中性评级半年后有4623份涨跌幅超出范围,占总数的78%。

此次统计排名采取打分形式,以每份行业研究报告公布日后的6个月作为观察期,用其行业指数与同期沪深300指数的相对涨跌幅,作为报告评级准确与否的依据。考虑到6个月期间内存在市场波动,因此取在6个月内等时间段的6次收盘价的平均值,作为收盘价。每名研究员所有报告的打分之和作为其个人成绩,每家券商旗下研究员的成绩之和作为其总分。

排名显示,绝大多数券商的行业研究报告总分为负,意味着投资者依据其投资评级进行操作,半年内相对于同期大盘而言是“亏损”的。

离基金越远报告越准?

在对行业投资评级准确率进行统计过程中,本报发现其排名和券商、研究员的知名度隐隐成反比关系。位列前三名的国金证券、光大证券、中投证券均是后起之秀,在投研领域与大牌券商相比,知名度要小很多。

“这种现象很正常,大券商投研能力强,基金、保险公司甚至大型国企都爱买它们的研究报告,既然是客户就要为他们的利益着想,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咨询费和分仓佣金,所以它们提供的很多信息是不写进研究报告的,而是通过路演、电话会议这些手段。”一位北京中型券商行业研究员告诉本报记者。

该研究员表示,国内的“最佳分析师”等评选,也迫使研究员为基金经理们提供额外服务。“有些评选已经很有影响力了,进入分行业前三名的,猎头挖人的年薪起跳价至少在30万元以上,再好一点的甚至上百万元,而这些评选又是以基金经理的主观打分为主,基于现实利益,研究员当然要尽可能迎合基金经理。有什么消息先通知基金经理,等他们建好仓了再出报告。如果某些行业基本面变坏,而这时基金手里还握着相关股票,那么研究员就更不能出负面的投资评级了。”“像我们这样的小券商,名气不大自然就没基金买报告,反而能保证一定的独立性,报告自然要准一些。”该研究员表示。

作者为中国经营报研究院证券研究员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bitget官方app下载

bitget钱包app下载

bitget注册入口

bitget手机怎么安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