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监管合围:中国稀土乱象破局
强势监管合围:中国稀土乱象破局 更新时间:2010-12-26 9:16:57 稀土突围 稀土!稀土! 从地方到央企,从国内到国际,这场资源争夺战已经打响…… 稀土作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中国以占全球46%左右的储量,一度“敞开大门”供应了国际95%以上的市场需求。在此背景下,2010年中国提出了自己的产业发展战略,“指令性”开采,控制出口配额之后,量减价升,中国稀土不再卖出“白菜价”,然而也招来国际诸多批驳之声,同样,国内的稀土产业也存在诸多乱象。 稀土对国家到底有多重要?我国为何要出台限制政策?中国政府为何要强势监管,此前稀土被卖出“土”价的现象能否被遏制,我们拭目以待。 2010年初至今,稀土在舆论的褒贬声中起伏。私挖滥采、出口走私、污染浪费、分散经营、低价销售、产能过剩等问题频频见诸报端,稀土资源亟待整合的呼声在2010年年初已经此起彼伏。 就在2010年以前,我国稀土产业还在困境中挣扎,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稀土产品需求大幅下滑,2008年上半年,全国稀土价格大幅“跳水”:原矿从7.6万元/吨降到了6.4万元/吨,稀土的标志性产品氧化镨钕从每吨22万元一度下降至每吨13.5万元。 如此背景之下供应全球90%的中国稀土为何被“贱卖”,从商务部、工信部、国土部等与稀土监管相关的各个部委都开始强势监管。 配额之困 2010年12月15日,商务部发言人姚坚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2011年中国出口稀土配额数量仍在与有关部门商讨中,会按市场的需求向外公布。 时至年终,稀土业界都在等待商务部公布“2011年上半年稀土出口配额指标”。在业界看来,配额的政策制定关乎稀土在国际上的定价权,也关乎国内企业的生死存亡。 2010年7月初,商务部公布的2010年下半年稀土出口配额,下半年内外资企业配额总量为7976吨,全年配额总量为30258吨,而2009年全年的配额为50145.1吨,2010年比2009年的配额量锐减。这让企业不知所措。 “2010年下半年的出口配额指标是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我们的外国客户向我们讨说法,我们向谁去讨?”一位因配额减少受到重创的企业负责人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2010年出口配额指标同比下降近70%,幅度之大让企业难以承受。 事实上,最强烈的反应来自国外政府和企业,而非国内企业。美国、日本、欧盟的相关领导人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均向中国政府表达不满。 面对国际质疑,“中国46%的储量不能长期供应全球90%的市场”成为最有力的回应,而“环保压力”也是中国限产、减少出口的合理理由。 由于配额政策日趋收紧,原先很多受益于此的利益主体,如企业、地方政府、研究机构等利益开始受损,于是很多相关人士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其中“配额不细分”成为众矢之的,所谓不细分主要是指“轻”“重”稀土配额不细分。包钢稀土有限公司总经理多次对媒体提及目前稀土出口配额一刀切的弊端,“珍贵资源没有得到保护,能卖的却卖不了。”而配额大幅削减,使得“一刀切”机制的弊端更加凸显。 但11月10日商务部网站公布的“2011年稀土出口配额申报条件和申报程序”中并没有涉及配额细分的诉求,也就是说“一刀切”的问题在未来半年还将持续。 商务部和工信部的相关人士均对记者表示,既有的出口配额制度是经过多年磨合形成的,虽有弊端,但马上就改并不容易,“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案之前,延续旧有的制度是合理的。” 强势监管 国家对稀土的整治始终沿用从减产入手的模式,在业界看来,中国稀土生产长期过剩导致了“稀土卖出白菜价”的结果,当前,国内稀土资源产能达到20万吨,远远大于市场需求的10万吨。 实际上,从2006年“指导性计划”改为“指令性计划”之日起,中国稀土生产就踏上了“计划时代”的旧途,也意味着国家对稀土开采、冶炼的掌控决心愈发强烈。 然而,出乎人们意料的是,“计划手段”并未控制住稀土生产环节的混乱局面,其后的2007年、2009年,国内稀土产量均大幅超过当年的指令性计划指标,2007年的超标幅度达到50%,2009年则大大超过市场需求的50%,国家意图以“限产”拉升稀土价格的努力宣告失败。 与此同时,南北方均存在私挖滥采、疯狂偷矿的现象,与之相联系的就是猖獗的稀土走私犯罪。从近两年海关查获的稀土走私大案可以看出,国内正规企业的减产行动导致了非法活动的日益猖獗。 企业的逆势而行和行业的乱象让国家痛下决心,稀土行业终于在2010年迎来了一次“惊天动地”的变革。从2010年5月开始,生产整顿、储备开局、企业重组、制度修订、配额削减等涉及稀土行业方方面面的政府行为轮番登场,原先习惯了管理部门“雷声大、雨点小”的地方企业真正感受到了政策的杀伤力。 “一个《稀土行业准入条件》,一个《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两者淘汰的企业数量就在60%以上,未来稀土行业必然是一个新的格局。” 北京有色金属设计研究院原副院长王国珍表示,2010年的政策是全方位的整顿,不再是集中于某一个环节,生产、销售、应用都被纳入整治范围,稀土行业面临一次根本性的改变。 中央政策强势整治小企业的背后是中央企业的整装待发。9月,《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将稀土列为工作重点,五矿、中铝、中色等涉足有色金属领域的大企业纷纷加快了在四川、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稀土资源丰富的省区攻城略地。 若《稀土工业发展的专项规划》提出的“冶炼分离企业由100家减为20 家”的目标顺利实现,届时中国稀土行业的竞争格局将由“春秋”转入“战国”。 有业内分析人士分析,伴随央企染指稀土,地方政府与外来“央企大鳄”的博弈也将不断上演,可以佐证的是,近期,内蒙古、湖南、广东、福建等省区均已出现了稀土行业的龙头企业,未来央企与地方政府国企的较量还将继续。 软肋乍现 无论是内部整治,还是严控出口,在业内专家看来,2010年国家关乎稀土出台的任何政策都被认为是中国掌控稀土话语权的开始。 对于国际社会来说,“中国买什么什么贵,中国卖什么什么便宜”似乎成了铁律,被各国列入战略性资源的稀土则有望改变这一局面。 一年过去了,世界稀土价格因为中国减少供应而大幅攀升,许多产品相比2009年,同比价格翻番,例如,今年9月30日,上海金属钕现货市场价格达到316500元/吨,比2008年12月份增长224.6%。 中国在稀土产品的定价权上似乎已经夺回了话语权,但美国《华尔街日报》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中国出口了2.336亿美元的稀土金属,而日本的出口额为2250万美元,仅次于中国。而日本的稀土资源基本都来自中国,其在深加工技术上领先于中国,许多产品最后被卖回了中国,价格则翻了数十倍,乃至上百倍。 因此有评论指出,资源优势并不一定意味着“话语权”,决定稀土产业格局的除了资源和产量外,技术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经过这一轮的整治,行业格局应该会好转,但我们在应用上的差距不是一点半点,这个急不得,该走的路还要去走。” 南京稀土应用研究会副理事长王仲山说。 目前的现实是,稀土应用行业的核心专利技术,包括号称稀土三大领域的永磁电机、储氢材料、发光材料产业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美日等发达国家手中,中国的市场繁荣建立在巨额的专利费之上。 行业的混乱可以用铁腕治之,但应用行业的发展滞后,却是行政命令难以短期改变的。11月底,日本媒体称中国已经恢复对日本供应稀土,原因是“稀土禁运”致使日本出口中国的高科技产品锐减,中国的行为“得不偿失”。 最新的消息称,日本第三大综合商社住友商事将大举出资美国加利福尼亚最大的稀土矿商Molycorp,2011年春可调配稀土约2000吨,2012年进口数量有望增至3000吨,约可满足日本稀土总需求的10%,日本企业此举被视为对冲中国持续减少的出口配额。 其实,日本和韩国早就开始在中国以外寻求新的稀土供应地,哈萨克斯坦、越南、蒙古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都与其有过接触。虽然,未来两年日韩等国的稀土绝大部分依然要靠中国供应,但全球稀土市场多样化的趋势已是势不可挡。 “中国在资源上的绝对优势维持不了多少年,如果我们在技术上不能突破,以后将面对更复杂的国际环境。”一直为稀土应用奔走的包头稀土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助理安四虎对当前的形势并不乐观。 而目前,各地纷纷效仿包头设立稀土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做法也广受质疑,在很多人看来,包头已经犯下了类似中国汽车业的错误,即资源并没有换来国外的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还是要靠自己,资源能换来技术,但是不是核心技术就不一定了。”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中国要成为稀土技术和稀土高端产品输出国还需要时间,资源优势、配额管理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世界稀土格局。相关文章:沪市融资融券数据沪市融资融券数据稀土协会成立在即九龙治水仍难变美方威胁要告中国限制稀土出口2011年关注:新经济新消费牛股聚集之地盘点2010:经济向上股市向下2011年关注:新经济新消费牛股聚集之地2010年沪深市场十大牛股盘点2010:经济向上股市向下2010年沪深市场十大牛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