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装备制造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

频道:股票理财 日期: 浏览:0

一季度装备制造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

一季度装备制造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 更新时间:2011-4-20 11:15:14   导读:  2011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投资情况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11年一季度工业生产情况  产业资讯  装备制造业发展前景看好  一季度装备制造业景气平稳农机等四类将成新亮点  一季度我国装备制造业景气状况平稳  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有望上半年出台  机械工业十二五规划出炉高端装备增长提速  高端装备业迎来投资集中期  机构研究  华创证券:高端装备释放需求,进口替代推动增长  华泰证券:高端装备制造业投资机会分析  中银国际: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个股掘金  11只概念股投资价值解析  2011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投资情况  2011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1]3.95万亿元,同比增长25%。  工业投资增势基本平稳。一季度,工业投资1.67万亿元,同比增长24.6%;其中制造业投资1.38万亿元,增长29.2%。其中,3月份工业投资增长24.6%。  装备制造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一季度,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8.5%和27.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7.2%;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均增长54.1%。  主要消费品行业投资增势良好。一季度,纺织业投资同比增长30.9%,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和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均增长34.9%;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9.3%、14.6%和36%;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和化学纤维投资分别增长26.6%、10.4%和109%;木竹藤棕草制品业投资增长33.9%;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长31.5%;烟草制造业投资下降21.2%。  电子制造业投资高速增长。一季度,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2%,快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投资增速37.4个百分点。  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速继续低于工业投资平均增速。一季度,六大高耗能行业完成投资5169亿元,同比增长13.4%,比同期规模以上工业投资增速低11.2个百分点。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分别增长18.3%、10.6%和17.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投资分别增长16.4%和17.4%;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投资增长6.4%。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较快。一季度,完成房地产投资8846亿元,同比增长34.1%,增幅比1-2月回落1.1个百分点。  [1]注:从2011年起,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起点标准改为5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扩大到农村企事业组织。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11年一季度工业生产情况  2011年一季度,工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比去年三、四季度分别加快0.9个和1.1个百分点;3月份增加值增长14.8%,比1-2月加快0.7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19%。  重工业增速加快明显,轻工业平稳增长。一季度,轻、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1%和14.9%,比去年四季度加快0.2个和1.4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轻、重工业分别增长12.8%和15.6%。  原材料工业增长加快。一季度,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6%,同比回落6.8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加快2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增长13.2%,比1-2月加快1个百分点。冶金行业增加值增长11%,同比回落9.7个百分点。粗钢产量1.7亿吨,同比增长8.7%。有色行业增加值增长10.7%,同比回落13个百分点。十种有色金属产量810万吨,同比增长9.3%;其中,精炼铜产量127万吨,增长14.6%;电解铝产量406万吨,同比增长1.6%。石化行业增加值增长12%,同比回落4个百分点;其中,化工行业增长15.3%,回落7.8个百分点。原油加工量1.11亿吨,同比增长10.2%;乙烯产量395万吨,增长32%;化肥1443万吨,增长6%。建材行业增长20.1%,同比回落1.4个百分点。水泥产量3.7亿吨,增长18.1%;平板玻璃生产1.74亿重量箱,增长10.8%。  装备工业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装备工业增加值增长17.8%,同比回落7.9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据汽车行业协会统计,汽车产、销量分别为490万辆和49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和8.1%,同比回落69.5个和63.7个百分点。农用机械中,大、中、小型拖拉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0.1%、10.8%和13%,增速均比去年同期有所回落;收获机械、收获后处理机械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9.2%和45.4%,增速均比去年同期有所加快。工程机械中,挖掘机、装载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8.9%和40.6%,增速比去年同期有所回落;压实机械增长74.5%,增速同比有所加快。  消费品工业增长平稳。一季度,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3%,与去年四季度基本持平。轻工行业增长15.6%,比去年四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乳制品增长12.4%,增速同比有所加快;机制纸及纸板、家具和塑料制品增长13.8%、13.1%和20.1%,增速同比均有所回落。纺织行业增长10.4%,比去年四季度减缓1.2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纱、布、服装分别增长12.5%、19.9%和14.6%;化纤增长18%。医药行业增长15.4%,同比减缓0.1个百分点;化学药品原药、中成药产量分别增长29%和22.2%。烟草行业增长13.7%,同比减缓0.5个百分点;卷烟产量增长3.2%。  电子制造业加快恢复。一季度,电子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3%,同比回落8.8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加快2.2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同比增长18.8%,其中笔记本计算机增长8%;手机增长18.6%;彩电产量下降7.3%,其中液晶电视机增长1%。  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速继续加快。一季度,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12.2%,比去年四季度、今年1-2月分别加快2.6个和0.5个百分点,低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2.2个百分点。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分别增长18.6%和11%,比1-2月加快0.8个和0.1个百分点;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分别增长8.8%和10.2%,分别加快0.2个和1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8%,加快1.1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5.1%,回落0.2个百分点。3月份,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比1-2月加快1.5个百分点。  工业品出口加快恢复。一季度,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0.9%,同比回落4.3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轻工、纺织行业出口交货值分别增长25.8%和22.3%,同比加快6.8个和8.3个百分点;机械行业增长24.1%,同比持平;电子行业增长15.6%,同比回落14.7个百分点。  发电量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同比增长13.4%;一季度日均发电量118.3亿千瓦时,比去年四季度增长3.6%。  铁路货运量保持较快增长。据铁道部统计,一季度全国铁路日均装车16.7万车,同比增长6.9%;完成货物发送量9.58亿吨,同比增长7.8%,其中煤运量增长12.6%。  装备制造业发展前景看好  2011年一季度中经装备制造业景气指数报告解读  解读人:中国机械工业信息中心白涌如  2011年一季度,中经装备制造业景气指数连续四个季度出现回落,逐步回归到平稳发展态势,各方看好行业发展前景。农业机械、工程建筑机械、发电和电网设备将成为令人瞩目的增长亮点。  工程机械支撑行业景气平稳  从中经装备制造业景气指数报告看,2011年一季度,装备制造业受汽车行业产销增速回落影响,整体增长势头回落,但非汽车制造领域全面增长,势头强劲,成为拉动行业增长的主要力量。  总体看,一季度行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势头,其中机械产品产值增长29%,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增长22%。工程机械行业大幅增长58%,压路机、挖掘机、混凝土机械和叉车等产品产能大幅释放,行业高速扩张。机床工具行业、机械基础件行业、农机行业、石化通用行业、电工电器行业产值增速均在30%以上。农业收获机械、各类建筑工程机械及液压件、石油钻井设备、汽轮发电机等产品与上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增长。电子信息产品中基础元器件成为拉动行业增长的主要力量,计算机、家用视听行业增速放缓。  装备产品市场需求依然旺盛,一季度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3.8%,各子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均在20%以上,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市场增长相对较快。汽车月度环比呈现下降趋势,一季度汽车销量498.37万辆,同比增长8.1%。节能环保设备、新能源设备、海洋工程设备、数控机床等高端装备产品的需求将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风力发电机组生产增速达到61.7%,数控金切机床增长37.2%,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同比增长25.9%。  装备制造业资金和用工等资源投入持续增加。一季度末,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38.4%,通信设备、计算机制造、电工电器、机床和汽车等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高。行业吸纳就业增长,期末从业人员数达到3118万人,同比增长12.7%。吸引投资和吸纳就业的增长反映出行业发展处于景气状态,同时也显示出企业看好行业发展前景,企业家信心较高。  行业呈现剪刀形走势  从报告反映情况看,一季度行业利润总额增幅为29.8%,高于销售23.8%的增幅,说明企业在市场扩大的同时,保持了较好的盈利规模。但是结合上年情况看,企业盈利水平呈现回落,销售利润率降至5.4%,低于去年四季度6.5%的水平,也低于全国工业6.0%的水平。分析看,一方面是在工程机械、仪器仪表等行业盈利水平提升同时汽车行业贡献度降低;另外一个方面原因是企业不能通过产品价格调整消化主要原材料、能源及人工成本增长所导致的成本上升。  原因在于,一是主要原材料方面,钢材价格维持长期上涨态势,宝山钢市综合指数成交均价指数从2010年年初到今年一季度已经上涨了23%,其他有色金属价格也持续攀升。能源方面,原油价格攀升,导致国内工业品原材料成本和运输成本提高,从而推升装备企业制造成本。二是随着劳动者薪酬水平提升和生活消费增加,企业用工成本持续增加。三是全球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预计较高。为抑制通货膨胀,各国央行都在考虑通过收紧货币政策来应对通胀威胁。货币政策走向紧缩,投资和消费活动相应受到抑制,企业资金使用成本提高。  报告指出,2011年一季度,装备制造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6%,价格涨幅较2010年四季度上升0.8个百分点,进入涨幅较高的红灯区。分析看,主要原材料、能源及人工和资金使用成本增长所导致的成本上升趋势在短期内难以逆转。  市场需求逐步回落与产能增长维持高速形成了剪刀差,今后一段时间,行业发展处于关键时期。  传统产业需求回落,竞争加剧,企业把希望寄托于电网、公路、铁路、汽车等城镇化所创造的市场机会能够维持较为长久,好为企业转型创造时间和空间。但是投资方向已然调整,消费市场有待崛起,出口环境复杂多变,需求总量短期内难以消化不断释放的产能,相信结构性的产能过剩今后将大量出现,而通货膨胀预期和制造成本的上升会借机发力,部分企业很可能陷入产品滞销、产能放空。  市场需求增长逐步回落。由于市场需求的结构性调整仍然处于演进阶段,以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改善民生为主的政策方向将投资重点指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经济发展从重量转变为重质,这样的转变其实就是结束了对装备市场的产品投放市场数量连续高增长的预期,唯有提高附加值,才能维持价值量的稳定,但是市场需求的实物量增长回落将是肯定的。  产能维持高速增长。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出台的亿元投入,强有力地创造了巨大的装备需求,大量的产品旺销、大批的企业迅速地走出了低谷。今年一季度投资增幅为38.4%,照此推算,全年新增投资规模将达到2.8万亿元水平。固定资产投入增长使得装备行业的资本积累迅速膨胀,以机械行业为例,2009年机械行业总资产增加1万亿元,2010年增加2万亿元,达到10万亿元规模,如果2011年达到12.8万亿元,则连续两年新增的4.8万亿元资产所蕴含的巨大产能将在今后释放。  新兴产业带来新增长点  企业要紧紧抓住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创造的巨大机遇,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技术和新能源汽车技术,以及与此相关的仪器仪表、基础件等。  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目标是通过产业升级,最终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化、高端产品国产化、出口产品高附加值化。而传统企业投入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现实途径是对传统产业和技术的提升。通过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寻找到新兴领域市场成长的装备需求机会、获得发展高端替代进口的市场空间、从数量多走向质量高,通过创新驱动,实现内生增长。预计到2015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年销售产值将在6万亿元以上;力争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产值占装备制造业销售产值的30%以上,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25%。  十二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广阔市场机会。发展绿色能源,实现能源结构调整是我国应对当前能源短缺的重要战略,规划的陆地和海洋风能、核能等项目市场前景广阔;高效发电设备如大型超超临界火电以及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等发电技术;电网建设方面,十二五期间我国要投入巨资大力发展特高压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和推进智能电网建设,特高压将进入高速建设期。此外,在节能环保产业中,重点发展高效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装备;在航空装备制造领域,将积极发展新型国产干支线飞机、通用飞机、直升机产业化平台;在轨道交通建设掀起高潮之际,我国将大力发展高速列车及城市轨道交通装备;这些产业需要大量的新型、高效、节能、环保设备。  此外,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启动了广阔的农村建设市场,各类市政建设的投资强度也将维持,以保障房为核心的建筑市场定量发展计划同样提供了装备需求。2011年,装备制造业市场前景依旧看好,景气度有望保持较高水平,农业机械、工程建筑机械、发电和电网设备将成为令人瞩目的增长亮点。新厂开工仪式,但这并未阻碍他于3月下旬飞赴韩国,出席旗下企业特固克的开工典礼,巴菲特将向该企业增资1000亿韩元。  与此同时,巴菲特在中国投资设立的IMC国际金属切削有限公司,近期开始大量招聘技术工程师。  不管是中国公司,还是韩国、日本的公司,其主营业务都涉及精密工具。精密工具行业虽小,但却是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数控机床、海洋工程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性行业。  目前,高端装备制造正成为各国发展制造业时激烈争夺的产业制高点。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指出,美国、日本、德国等世界装备制造业强国无不重视控制高端制造装备,重视技术优化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业,保持产业优势。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其配套行业精密制造得到了包括巴菲特在内的众多人士青睐。  大而不强困扰我国制造业  不仅其他制造业强国努力抢占高端装备制造业,在跻身制造业大国行列之后,中国也已经充分意识到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意义,并且积极采取措施加快该行业的发展。  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装备制造业规模总量为2.2万亿美元,美国则由2万亿美元下降至1.5万亿美元,日本为1.23万亿美元。  毫无疑问,我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但大而不强的矛盾依然困扰我国制造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给出的数据显示,在高端装备领域,我国80%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40%的大型石化装备、70%的汽车制造关键设备及先进集约化农业装备仍然依靠进口。  据了解,目前中国装备自给率虽然达到了85%,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机床行业人士认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与国外的技术差距至少在10年以上。  高端装备制造将迎来突破  记者近日获悉,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已经制订完成,有望在上半年出台。  据悉,该规划将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定位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工信部装备工业司重大技术装备处处长杨栓昌透露,目前十二五高端装备制造已确定五大重点,分别是航空、卫星应用、轨道交通、海洋工程装备和智能制造。围绕上述五大重点,有关部门还将实施一系列重点工程。  据悉,该规划将提出,到2015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年产值要在6万亿元以上;到2020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产值力争占装备制造业销售产值的30%以上,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25%。  机械工业十二五规划出炉高端装备增长提速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昨日发布的《十二五机械工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要由大到强,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六大目标。  一是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2%左右,出口创汇年均增长15%左右。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利润增长争取略高于产销增速,总资产贡献率达到15%左右、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5万元/人年左右、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达到7.5%左右,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8%左右。  二是产业向高端升级有所突破。产业结构向高端提升,现代制造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机械百强企业现代制造服务业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25%左右。高端装备增长要高于全行业平均增长速度一倍以上,高端装备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要有明显提升。同时,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机械百强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达到20%左右,汽车前五强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达到80%左右。  三是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5%左右。掌握一批重大产品的核心技术,重大技术装备的设计和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科技重大专项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新产品产值率提高到25%左右,专利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  四是产业基础初步夯实。基础严重滞后于主机发展的局面初步改变。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过度进口的状况有所改观,国产高档测试仪器和自动化、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国内市场满足率明显提高,制约高端装备发展的关键零部件的瓶颈环节有所缓解,数控机床中的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液压挖掘机配套的液压系统、风电设备配套的关键轴承等国产化取得重大突破。  五是两化融合水平显著提高。优化研发设计流程,推进设计仿真和优化,建立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平台,构建数字化研发设计体系。  六是推进绿色制造。机械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由2009年的0.425吨标煤下降到2015年的0.31吨标煤左右,年均下降5.9%。大力发展节能机电设备,量大面广的通用机电产品设计效率大幅提升,如中小电机达到95%,风机达到92%-95%,泵达到87%-92%,气体压缩机达到85%-90%。内燃机油耗要降低10%,排放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要实施五大发展战略:一是主攻高端战略。要力促产业结构高端化,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二是创新驱动战略。三是强化基础战略。四是两化融合战略。五是绿色为先战略。    高端装备业迎来投资集中期  据国家此前有关高端装备的十二五规划草案,高端装备制造业已被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其中,航空装备、卫星制造与应用、高铁及城市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等五大领域将得到重点扶持和发展。  工信部此前明确提出,力争到2015年,高端装备的销售产值占装备制造业的比例要达到20%以上;到2020年,使高端装备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销售产值占装备制造业的比例达30%以上,高端装备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25%。  实际上,我国高端装备已经开始向高附加值、有特色的方向发力。据悉,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早在去年就已全面启动,而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专项亦早已实施,核电配套泵阀国产化则取得了明显进展。  我们的企业和整个机床行业一样,正在面临着一个黄金发展期,我们要做的是从重数量向提升品质的方向转移,为用户提供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装备。全国人大代表、四川长征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仝捷表示。  记者了解到,去年年底,由四川长征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GMC2500横梁移动龙门加工中心,已经交付西安飞机制造公司使用。该公司承担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的高速五轴龙门加工中心课题经过两年的实施,现已完成3台样机的制造。  就在两会召开前夕,由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18500吨自由锻造油压机和750吨/米锻造操作机成功制造安装和热联调试,并于3月1日成功试产。  据记者了解,该公司正抓住国家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机遇,将十二五发展总体定位于高端,以创新驱动引领发展模式转型,做强重型装备制造主业,培育新的增长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级重型装备企业。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是中信重工高端装备制造体系中的优势和亮点,十二五期间,公司计划投资150亿元打造高端制造产业基地。全国人大代表、中信重工董事长任沁新公开表示。  展望十二五,随着高端装备投资集中期的到来,诸如700℃级超临界火电机组、超百万千瓦第三代核电机组、百万千瓦级水电机组、千万吨级综采煤矿设备、现代农业装备、深海海洋油气开采、高速度高性能轨道交通设备等高端装备技术都有望一一实现。  精彩观点  ◎郭跃进:  高端装备业有不同的领域,它的发展可能不是齐头并进的,一些有优势的、需求量大的、重点的领域,肯定要优先支持。  ◎任洪斌:  我国高端装备核心零部件的发展长期滞后,支撑高端装备自主发展的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主机的发展。现在,国家有关部门对敢于使用国产首台高端装备的用户缺乏足够的鼓励。  专家访谈  重点领域重点照顾国企民企都应有份  十二五期间,高端装备业的发展新空间到底有多少?技术水平会走到哪一步?民营资本的市场空间又有多大?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就此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湖北工商局副局长郭跃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任洪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晓兰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蔡惟慈。  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NBD:目前,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总体发展状况如何?  郭跃进:应该说,我们国家有一些产业基础还是很不错的。我们已经是一个生产大国,但还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制造业强国。因此,我们的装备业还有待发展,今后还需要按照国家重大项目指导,实现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合作,共同把高端装备业做上去。  NBD:与国外装备业相比,国产高端装备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如何?  蔡惟慈:可以说,我国高端装备的自主创新得到了稳步推进,但应该注意的是,一方面,进口增长过快,大幅挤压了国产高端装备的成长空间;另一方面,内资企业高端装备的自主创新正在艰难发展,但在我们付出巨大代价后,国际竞争伙伴往往打价格战,意在与我们争抢用户。  郭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为生产重大工业设备进行加工的,叫做工作母机;第二类叫做工作机,如高速铁路的机车、发电机组等,它也是一种生产用的设备。我们在这两大块的有些方面已经有很强的技术,但离国际水平还有距离。比如电力设备是我国高端装备自主创新成就最突出的领域,但核电和燃气发电设备的仪控系统仍部分依赖进口。  NBD:您今年的提案是《国家应加大对国产首台高端装备支持力度》,那么首台高端装备在自主创新方面还面临哪些困难?  任洪斌:由于高端装备多应用于重点工程,项目投资量大,自主创新的首台高端装备缺乏应用业绩,用户往往不愿承受使用风险。另外,用户订购和使用首台国产装备的风险缺乏合理分担。  我国高端装备核心零部件的发展长期滞后,支撑高端装备自主发展的基础薄弱。现在,国家有关部门对敢于使用国产首台高端装备的用户缺乏足够的鼓励。同时,研制高端装备的企业需付出大量经费和人力,目前国家的支持力度和支持方式都有待进一步改进。  优先发展重点领域  NBD:要实现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发展,除了国家政策扶持,十二五时期的高端装备业发展还要注意什么?  郭跃进:在政策扶持方面,十二五规划中已明确提及,现在是怎么把钱用在刀刃上,如何在实际中重点突破。  高端装备业有不同的领域,它的发展可能不是齐头并进的,一些有优势的、需求量大的、重点的领域,肯定要优先支持。今后,在项目研发方面,政府要给予资金和税收方面的支持,同时,一些技术也需要引进和消化。  徐晓兰:十二五时期,我国装备制造业振兴发展的方向之一是努力提高装备自动化水平。在政策层面,需要进一步健全促进装备自动化发展水平提升的体制机制,注重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升级改造、创新发展,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自主创新体系。  同时,针对装备自动化技术研发与产品应用的特点,以做得出用得上卖得掉为目标,建立高效协调的产学研一体化体制,增强装备自动化技术自主创新发展的动力。  让国有和民营企业都参与  NBD:民营企业在高端装备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郭跃进:目前,国家主要装备技术水平和人才课题的攻关能力集中在国有企业。国内主要科研单位中的科研人员,得到的支持力度比较大,国企还是占主要地位。但因为装备制造业涉及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为保持装备制造创新的稳定性、快捷性、方便性,需要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进来。  现在,我们国家的装备制造业不能简单分为国有的或民营的。高端装备业的技术创新涉及到方方面面,很多想创新的民营企业,在这些方面是可以有所作为的。这个重大的攻关目标,需要国家把不同类型企业的市场能力、研究力量、制造力量整合起来,让国有和民营企业都参与,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华创证券:高端装备释放需求,进口替代推动增长  投资要点  高端装备制造的核心之一为工业自动化,只有精密的工业控制才有可能实现装备高端。而精密、高端、控制、电力电子等一向是中国的弱点。  十二五规划中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工控领域: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装备;大力发展光机电一体化技术。重点抓好微机电系统和机器人技术、核心单元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特别是数控机床技术。  行业要点  1,行业具有四个内在推动力,推动行业市场规模千亿左右,预计到2020年,工控行业的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未来10年的市场容量1.4万亿元。  高端装备:存量改造与增量市场为最大的驱动力,十二五重点发展。  产业升级:产品升级工艺改进、节能减排促使工控行业发展。  劳动力成本上升:设备自动化改造上升,中国正经历机器替代人工阶段。  进口替代:加速中国工控发展。工控已接近进口替代爆发点。工控领域长期被国外占据,国内综合占有率为20%,国内无论在技术、成本、价格、渠道、细分市场、个性服务上占据优势。  2,部分子产品增速明显,可重点关注。如低压变频器、高压变频器、伺服电机、CNC、在线分析仪表。复合增长率达20%;考虑进口替代,增长率可达30%以上,其中的优秀公司会受益更明显。  3,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信息化、物联网等新市场为工控行业注入新鲜血液。这些行业的发展对工控产生很大需求,带动工控行业实现增长。  工厂自动化重点推荐:汇川技术、英威腾、合康变频、华中数控,过程自动化重点推荐:先河环保、万讯自控,系统集成商重点推荐:机器人  华泰证券:高端装备制造业投资机会分析  投资要点:   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发文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高端装备制造业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得政策青睐。作为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之下,高端装备制造业将孕育什么样的投资机会呢?本主题报告聚焦这个问题,就机床行业、铁路设备行业、卫星制造行业、航空制造业和智能电网等行业的投资背景进行了深度分析,并就受益而值得关注的上市公司进行了提示,投资者可待买点出现时介入  我们看到2010年数控金属切削机床单月产量不断创历史新高,而金属切削机床月度产量也不断创年内新高,且处于历史高位,显示目前机床企业对未来需求的良好预期,2011年我们认为机床行业需求仍处于不断恢复中,行业景气度将会进一步提升,主要上市公司业绩将出现持续改善。重点可以关注沈阳机床和秦川发展。   2011-2014年我国铁路投资都将处于高峰期,受益于铁路大投资,上市公司的业务收入增幅将持续上升,预计未来几年铁路设备行业依旧会维持比较高的景气度。对于铁路设备行业我们依然维持行业作为稳健的配置品种,行业未来增长确定,大幅超预期可能较小,在震荡调整市场中是比较好的防御品种。对于稳健投资者可以适当配置买入,重点可以关注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和晋亿实业  发展大飞机是国家战略,作为大型战略性高技术装备,大飞机的研制兼有政治、经济、国防、技术四重意义。而相应的投资机会来自两方面:一是资产重组,另一个则是内生增长。资产重组方面,我们推荐航空动力和中航精机;内生增长方面,我们推荐西飞国际  而低空开放,通航腾飞首先是通用航空维修和通航运营业获益;其次是机场及空管配套设备;接下来受益的是拥有中外合作机型的总装企业;最后受益的将是国内核心部件企业。重点克关注海特高新、哈飞股份和中信海直  我国卫星研制及应用发展空间巨大,政府航天政策也支持卫星产业发展。可重点关注中国卫星,该公司卫星研制独占鳌头,应用业务潜力巨大,其次,公司卫星资产整合也是大概率事件  根据国家电网关于智能电网分阶段建设的规划,2011年开始,智能电网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全面建设的五年也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五年。预计十二五期间,国网公司电网建设投资将超过1.5万亿元,如果加上南方电网电网建设投资,2011年~2015年投资额将超过2万亿元。我们重点推荐投资者关注特变电工、国电南自、中国西电、科陆电子、荣信股份、许继电气和国电南瑞  中银国际: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和工业崛起的标志,是一国制造业的基础和核心竞争力所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之一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航空产业、卫星及应用产业、轨道交通装备业、海洋工程装备、以及智能制造装备等细分领域。未来十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将迎来黄金增长,将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相关上市公司中,我们看好在产业链占据核心部位、产品具有较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壁垒以及对制造业产业升级起重要作用的公司。  内容要点  航空工业是国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我国自主研制的ARJ21新支线飞机全面进入高强度取证试飞阶段,大飞机研制也取得关键突破,我国首家大型民用直  升机C313首飞成功,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的突破,为国产航空器拓展市场空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国务院已下发的《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也为通用航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环境支持。我们建议重点关注航空动力、中航电子、哈飞股份和海特高新。  卫星产业是航天工业的核心领域,应用范围覆盖军事、交通、通讯、气象、测绘等多个关系国际民生重要领域。随着通讯、导航等卫星民用领域的需求  增长和在我国国策支持下自主建设北斗卫星系统的逐步建立,未来我国卫星产业将驶上快速发展的轨道。我们建议重点关注中国卫星、国腾电子、北斗星通和四维图新。  轨道交通装备在拉动投资、税收和就业增长、促进地方经济繁荣的同时,还进一步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群的成熟。全国铁路十二五规划将大幅  度提高高铁规划里程,将给铁路设备制造业带来巨大的市场。同时,城镇化和交通发展带动轨道交通的大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装备业的发展潜力巨大。我们建议重点关注中国南车、中国北车、晋西车轴和合众机电。  海洋工程装备是深海开采石油的基础,陆地石油的匮乏和为减轻石油进口的依赖,我国未来会加大海洋油气田的勘探和开采,必然的市场需求将提升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全球市场份额和相关技术的升级。我们建议重点关注中集集团、中国重工、中国船舶和振华重工。  智能装备制造业将是提高中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工作母机。我们认为,未来智能制造装备的重要性将主要体现在成为其他高端制造业快速发展的  基石,为航空装备、卫星、轨道交通设备、海洋工程等高精尖领域提供智能控制系统、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等高科技生产控制设备,促进整个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我们建议重点关注华东数控、软控股份、机器人、大立科技和台基股份。  海特高新2010年报点评:好事多磨,前景广阔  海特高新002023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  研究机构:国信证券分析师:李筱筠撰写日期:2011-03-22  剥离低毛利率资产,聚焦核心主营业务  公司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20,024万元,同比减少4.3%;主营利润11,537万元,同比减少1.0%;净利润5820万元,同比增长5.6%。主营收入减少主因为将与主业相关性较低的低毛利率外贸代理等业务剥离,留下毛利率高的资产,海特的核心业务航空维修收入同比增长10.5%,毛利率从44%提升至53%。  航空培训好事多磨,终现曙光  2010年昆明飞安航空培训业务收入3,737万元,净利润1,431万元,收入同比下降主要原因为上半年受航空公司机队调整有所影响,下半年已无大碍。在经历了多种波折项目延迟了一整年后,去年购入的2台A320模拟机将开始投入运营,预计2011年6月正式投入运营,11年实现收入6000万元。  直升机整机试修顺利交付,今年有望扭亏为盈  成立了近2年的天津翔宇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7万元,净利润-654.万元。天津翔宇为了顺利拿下各类认证和资质,不惜成本完美完成了2架某型号直升机整机试修任务,成功为公司开启直升机整机维修业务。预计今年直升机整机维修业务有望达到5架份整机,全面实现扭亏为盈。  瑞士宜捷开启通用航空全业务之门  公司与瑞士宜捷航空集团公司合资成立天津宜捷海特航空服务有限公司,开展为公务机维修、飞机执管、飞机保障、航材保障、贵宾候机等提供全方位服务。预计该项目将陆续投入1.25亿元,公务机维修业务将于2012年投入运营。  看好通用航空产业,维持推荐评级  由于各项业务进度延后,我们调整公司2011-2013年EPS为0.27、0.33、0.58元,对应市盈率63、52、30倍。我们看好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而鉴于公司已做好了全面布局,将全面受益行业带来的机遇,因此维持公司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航空培训、飞机整机维修等业务进度有可能低于预期。  哈飞股份:短期估值存压力,长期增长可寄望  哈飞股份600038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  研究机构:天相投资分析师:张雷撰写日期:2011-03-30  2010年1-12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70亿元,同比增长8.26%;营业利润13.22亿元,同比增长54.24%;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1.20亿元,同比增长48.75%;基本每股收益0.35元,超出市场预期。公司2010年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现1元。  营业收入恢复性增长,低空空域放开后将是业绩拐点。报告期内,公司航空产品收入占比达到99.6%,同比增长10.06%。2010年,飞机制造行业收入同比增长24.38%,公司收入增速低于行业水平。由于国内低空空域尚未完全开放,目前直升机需求多为市政和部队需求,增长规模有限。  但国家已经开始针对通用航空领域制定相关指导意见,预计政策明朗后会刺激民用直升机的需求快速释放,届时公司的收入增速将大幅提升。从2010年的销售情况来看,更多的是经济危机后飞恢复性增长。目前公司收入已略超过危机前规模。  产品毛利率有所提升,未来基本保持稳定。2010年,公司产品综合毛利率达到13.18%,相比2009年提升了1.44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报告期内公司适当上调了产品价格,同时在成本费用上加强了控制所致。从历史数据看,公司期间费用中管理费用将近占到80%左右,管理费用中又以技术开发费用为主,约为45%。我们认为,由于目前中国直升机工业尚处在研发初期,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持费用,而公司作为直升机产品开发的前沿企业势必会承担较大的研发责任,因此短期内毛利率难有明显提升。  坏账损失相比往年大幅下降。公司往年资产减值损失均在千万元以上,2010年仅为797万元。得益于报告期内历史应收账款的较好回收,坏账损失数额大幅下降,确保了公司较高会计利润的实现。  航空复合材料业务是长期看点。公司与空客公司合资成立的复合材料中心目前已被正式确认为波音787翼身整流罩全球唯一供应商,并在英国范堡罗航展上与西班牙Alestis公司签署总额为1.56亿美元的空客A350XWB宽体飞机机腹整流罩工作包合同,这充分证明了公司在该领域的技术实力,并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抢占了先机,截至报告期末,哈飞空客复合材料制造中心项目已经100%完成,预计在2012年之后对公司业绩产生贡献。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11-2013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37元、0.39元、0.44元,按照最新收盘价27.10元计算,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74倍、70倍和61倍。短期估值压力较大,但未来低空空域管理政策出台、集团收购国外知名通用航空器品牌的预期、资产注入等可能会成为股价的刺激因素,我们暂维持对公司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下滑以及中航直升机资产整合进程的不确定性风险。  中信海直:利润贡献仅来自海上,通航有望受益低空开放扭亏  中信海直000099航空运输行业  研究机构:长江证券分析师:吴云英撰写日期:2010-10-29  中信海直公布2010年三季报:  公司2010年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4亿元,同比下降0.87%;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61万元,同比增长53.79%,实现EPS为0.0694元,同比增长53.88%。  三季度公司主营收入和毛利率环比同比双降,异于往年;但累计1-9月,收入增幅放缓,毛利率增幅同比加快;管理费用略有下降,财务费用受益人民币升值大幅下降。  营业外收入因去年抗震救灾获政府补贴约3700万元,同比下降88%;营业外支出因结转湛江分公司老办公楼清理损失102.49万元,同比增加1118%。  通航、维修由盈转亏,前三季度分别亏损402万和240万,或为拉低毛利水平的主因。  公司未来主业业绩增长稳健,通航业务有望受益低空开放,扭亏为盈,我们预计公司2010-2012年EPS分别为0.25元、0.31元和0.37元,对应PE为49倍、39倍和33倍,维持谨慎推荐评级。  航空动力:静待后续资产整合  航空动力600893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  研究机构:中航证券分析师:魏萌撰写日期:2011-03-15  2010年业绩增长稳定。公司公布2010年报,全年营业收入60.85亿元,营业成本58.3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8.71%和19.74%,实现每股收益0.38元。经营成本费用控制显成效,全年三项费用率呈下降趋势。2010年下半年国际经济形势呈现好转,公司外贸转包业务持续恢复,非航空业务保持快速增长,同期航空发动机产品呈现结构性调整,整体全年保持平稳增长,多项新产品、新领域的涉入影响2010年全年综合毛利率水平略低于2009年。  2010年三代机发动机逐步大批量生产。目前我国正处于三代机的升级替换,带动所配置航空发动机太行的批量供应。2010年太行发动机生产厂商沈阳黎明销售收入突破百亿,相较2009年收入66亿元大幅增长166%%,同期公司对于集团系统内公司销售收入18.3亿元,较09年增长213.53%。公司作为太行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件供应商,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增长明显受益于沈阳黎明业务增长。2010年公司年报亦披露销售收入增长原因来自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业务批产需求有所增长,由此推测太行发动机已过渡到大批量生产阶段,沈阳黎明以及公司将持续受益。  非航业务亮点多。2011年中航集团战略规划强调向非航民品发展倾斜。  公司于2010年制定《航空动力非航空产品三年发展计划》,非航产品每年将保持递增30%以上的发展速度,规划十二五末销售收入50亿元的目标。2010年公司加速对于非航产品的布局,公司凭借自身技术优势涉入非航高端装备领域,在原有工业燃机项目、斯特林太阳能项目得到持续发展外,某实验项目、碳纤维牵伸机项目、余热余能发电项目以及地铁屏蔽门等项目逐步展开。进入2011年公司非航民品将快速提升规模,贡献收入比例持续提高。  静待后续资产整合。公司作为中航发动机板块主机业务唯一上市平台,11年优质整机资源将进一步得到整合。2010公司对于集团下航空发动机资产整合未包括沈阳黎明、东安公司以及成发公司等3家航空发动机整机资产,其中沈阳黎明作为三代机太行发动机整机的生产商,2010年销售收入实现过百亿,预计净利润超过3亿元,优质整机资产的注入将直接增厚公司业绩。  估值与评级:不考虑资产注入影响,我们预测2011年-2013年公司的收入分别为69.73、86.54和107亿元,对应每股收益分别为0.50、0.78和1.01,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72、47和36倍。考虑到1)国内军备升级、民航业发展带给公司广阔成长空间,航空发动机作为高端装备制造的核心板块之一,受益于国家新产业政策支持;2)随着航空整机资产的陆续注入,公司定位于集团航空发动机整机制造唯一垄断地位;3)沈阳黎明等优质航空整机资产后续注入值得期待。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儿童教育

股票网上开户

小高教学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