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治基金自下而上择股将贯穿全年.

频道:基金理财 日期: 浏览:0

天治基金:“自下而上”择股将贯穿全年

天治基金:“自下而上”择股将贯穿全年 更新时间:2010-5-18 0:05:16   本周市场经过前期大幅调整后有所企稳,截止本周四,上证指数上涨0.7%,深成指上涨2.57%,沪深300上涨1.54%。 两市成交量较上周略有放大。从行业层面看,前期跌幅较大的大盘蓝筹幅有止跌迹象,金融保险、煤炭、房地产等行业涨幅居前,而一些非周期性行业开始补跌,医药、传媒、信息设备、食品饮料等行业跌幅靠前。  本周是4月宏观经济数据集中披露期,从已公布数据来看,通胀有升温趋势。4月CPI为2.8%,环比增加0.4%,连续3个月在2%以上攀行, 且M2和M1缺口再次扩大,货币活期化程度有所提高,加上5月以来蔬菜等农副产品价格上涨,预计5月份CPI将超过3%的政府调控目标。于此同时,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进一步抑制房价上涨,包括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上海将紧随其后,未来成交量将继续萎缩;4月汽车销量也首次出现环比下降,体现消费者观望情绪有所增加。  总体来看,我们认为虽然市场估值已经回到合理水平,但是欧洲等海外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以及国内宏观紧缩政策的交替出台,都将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波动性,市场对于“通胀上行、经济下行”开始担忧,预计短期缺乏整体性的做多动力。我们认为,今年以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产业结构调整的扶持政策将使中国经济未来增长保持相当的可持续性,因此“自下而上”的结构性投资机会将贯穿全年。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节能减排等新兴行业、以及下游需求持续增长的“大消费”行业,包括生物医药、商业零售、食品饮料、TMT等行业。  市场加息预期降温 下周市场整体向好概率较大  本周债券市场整体表现较好,以中长期利率产品收益率下行幅度最大。信用债市场方面,短融本周表现不温不火,受利率产品收益率下行影响,中票及企业债表现较好。本周货币市场资金较为充裕,但主要回购品种利率维持高位运行,而本周一准备金缴款对市场资金面影响仅维持一天,整体影响不大。交易所市场继续上涨,信用债涨幅大于国债,成交量也较上周显著回升。上证国债指数涨0.02%,成交200万手,上证企债指数涨0.14%,成交275.8万手。银行间市场方面,本周国债收益率曲线短端继续上移,中长端持续下移,1年国债上行5bp左右,而10年国债下行3bp左右。本周信用债市场短端抛盘较多,而中长端持续火爆。  公开市场方面,本周二,公开市场央行发行1年期央票140亿,招标利率不变,未进行正回购操作;周四,发行3月央票200亿,同时进行91天正回购300亿;利率均保持不变。本周到期资金2160亿元,因此, 实现净投放1520亿元。但由于本周一是法准缴款日,约回笼资金3000亿元,因此,本周实际实现资金净回笼1480亿。  一级市场方面,本周三发行财政部发行10年期固息国债296亿,中标利率3.25%,在此前市场预期之内,认购倍数1.74。由于周二公布4月宏观数据,cpi虽然与预期相符,但仍显著高于1年定存,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cpi有较强关联度,因此,市场认购热情不高。本周四发行的国开行5年固息债,中标利率为3.0%,低于市场预期,主要是央行本周没有发行3年期央票,银行需求只能释放在本期5年期品种上。10年期定存浮息债发行利差为46bp,低于二级市场收益率,银行配置需求较强,显示银行等主流机构对中长期加息的担忧仍然较强。  本周二统计局公布4月部分经济数据,其中, CPI和PPI均高于预期。cpi 2.8%,食品价格下降幅度低于预期是CPI高于预期的主要原因,居住和服务是非食品价格上升的主要原因。ppi 6.8%,主要是生产资料价格快速上升所致。货币信贷超预期但不改回落趋势。4月M2增长21.5%,M1增长31.3%,新增贷款增加7740亿元,高于预期。投资增速缓慢回落,终端需求增长超预期。4月投资累计增长26.1%,增速继续回落;零售增长18.5%,出口增长30.5%,二者均超预期。从数据来看,4月投资增速放缓,通胀超预期,信贷超预期,整体来看较为负面。但周四晚间,国务院意外出台了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的新“国36条”,内容涉及基础设施、金融、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同日,央行研究局有关人士表示,为配合“国36条”的实施,央行将谨慎使用利率工具,使得市场对加息进一步延迟的预期升温。  总体来看,本周债券市场表现较好,由于国家较为积极的政策冲淡了经济数据的负面影响,市场加息预期进一步降温,中长期品种表现较好,而短期品种则表现一般。下周四,央行将再次发行3年央票,预计认购情况火爆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下周市场整体向好的概率较大。   基金网声明:基金网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硬度计

轨枕静载试验机

摩擦磨损试验机

压力试验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