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汇丰PMI自七个月新低微幅反弹价格压力舒缓.

频道:基金理财 日期: 浏览:0

3月汇丰PMI自七个月新低微幅反弹 价格压力舒缓

3月汇丰PMI自七个月新低微幅反弹 价格压力舒缓 更新时间:2011-4-1 11:10:00   制造业产出增速上升,但基本面仍维持温和增长态势,价格压力缓和  主要调查结果:  - 新订单增速放缓,创8个月新低。  - 成本涨势缓和,升幅为2010年8月以来最小。  - 供应商平均供货速度下降,但降幅为7个月以来最小。  汇丰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 乃一综合指标,旨在以单一数值概括制造业经济的运行情况。经季节性调整的3月份指数值相对平稳,从51.7微升至51.8,表明中国制造业的景气状况有温和改善,但仍低于长期平均水平。  中国制造业生产在3月份继续增长,但扩张速度与历史数据相比仍属迟缓。在目前持续8个月的产出增长期内,本月增速远低于2010年第四季度各月,但环比仍有增长。  据受访厂商反映,产出扩张相对疲软主要与新业务增长趋缓有关,後者本月的增速在持续8个月的增长期内为最低。此外,3月份新接出口业务在上月下降的基础上仅略有回升。  虽然新订单整体增长进一步放缓,但积压工作量仍继续明显上升,并且录得2010年5月以来最大增速。目前,积压工作已连增9个月。  继上月轻微下降後,制造业从业人数在3月份出现回升,但升幅尚微。关于增员的原因,受访厂商表示与产出需求上升有关;报告减员的厂商则把原因归结为员工退休与辞职。还有部分厂商反映月内劳动力短缺,增加招工难度。  采购活动在3月份有实质增长,但增幅是2010年8月以来的次低值,而且低于长期平均值。采购库存因此连续第3个月下降,而供应商平均供货延误率则减轻至2008年8月以来最小。受访厂商认为,供应商交货延迟的原因在于备货短缺,以及运输问题。   采购价格的涨幅比2月份明显缓和,但仍属强劲。铜、油、食品的价格皆环比上升。据受访厂商反映,成本压力源自国内市场。制造业厂商在3月份相应提高了产品出厂价格,但加价幅度也与成本涨幅一样有所缓和,为7个月以来最小。  产出指数  3月份,中国制造业生产保持增长,而且扩张速度环比上升。不过,整体增幅明显低于2010年第四季度的平均值。受访厂商认为,产出扩张趋缓主要与新业务增长乏力有关。截至3月份,产出已连续8个月保持增长。  新订单指数  3月份,中国制造业的新接订单进一步增长,但增速连续第2个月趋缓。在持续8个月的增长期中,本月增速最慢,并且低于长期平均值。调查样本的反馈显示,新订单增长放缓,反映市场需求趋弱。  新出口订单指数  中国制造业的新接出口订单量在3月份出现回升,终止了上月的降势,但增幅尚属轻微,并且低于长期平均值。过去7个月以来,新出口业务量有6个月录得增长。受访厂商普遍认为,新出口业务增长趋缓是海外市场需求相对疲软之故。  积压工作指数  虽然新订单增长进一步放缓,但中国制造业的积压工作量在3月份仍继续上升,而且增速达到2010年5月以来最高。将近17%的调查样本报告未完成工作量环比上升,仅5%的样本报告下降。经季节性调整的积压工作指数目前已连续9个月大于50.0临界值。  成品库存指数  经季节性调整的成品库存指数3月份数值低于50.0临界值,说明制造业的成品库存进一步下降。不过,指数显示库存降幅尚属轻微,为8个月以来最小。库存下降主要反映新订单增长进一步放缓。  就业指数  继上月轻微下降後,中国制造业用工规模在3月份出现回升,但升幅尚微。绝大多数调查样本报告用工数量与2月份持平。增员的企业表示原因与产出需求上升有关。报告减员的厂商则把原因归结为员工退休与辞职。还有部分厂商反映劳动力短缺,增加招工难度。   出厂价格指数  3月份,中国制造业的产品价格明显上扬,经季节性调整的出厂价格指数连续第8个月超过50.0临界值。出厂价格的涨幅虽然已放缓至2010年8月以来最小,但仍高于长期平均值。厂商普遍把加价原因归结为投入成本激增,需要维持营利空间。  投入价格指数  经季节性调整的投入价格指数显示,中国制造业3月份的采购成本激增,但升幅明显放缓。目前,成本负担已连增8个月。本次调查显示,原料和燃料涨价是带动通胀的主要原因。铜和食品的价格也比2月份有所上扬。  供应商供货时间指数  3月份数据显示,投入品供应商的平均供货速度连续20个月下降,主要原因是供应商备货短缺。还有调查样本反映,运输问题和人手短缺使供应商无法如期交货。不过,供应商平均供货延误率已减轻至7个月以来最小。  采购数量指数  经季节性调整的采购数量指数显示,中国制造业的采购活动有实质增长,而且是第9个月连增。3月份指数虽然环比上升,但仍比年初下降了5点,而且增幅也低于长期平均值。调查显示,采购增长乏力主要反映新订单整体增长进一步趋缓。  采购库存指数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拉力试验机

液压万能试验机

残余变形测量仪厂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