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硅谷的战略转身
天堂硅谷的战略转身 更新时间:2010-8-1 0:07:53 MBO与更名
几乎沉寂了十年的浙江天堂硅谷创业集团有限公司最近开始发飙。
2010年7月8日,天堂硅谷旗下合众基金投资并持股1750万股的金刚玻璃挂牌上市。此前不久,已经完成MBO的天堂硅谷更名为浙江天堂硅谷股权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天堂硅谷成立已有十年,和它投资的众多项目一样,本身的成长也一波三折。
2000年11月,由浙江省政府财务开发公司作为大股东,体改委领导坐镇,18家企业注资成立,天堂硅谷一诞生就带着光环。
但五年过后,光环褪去。受国有企业投资体制的约束,加上五年间资本市场低迷,2005年天堂硅谷亏损额已达总资产的1/3,主要靠打新股为生。18家股东中有10家上市公司,其中一些在披露业绩时压力重重,嚷嚷着要退出。
其中,有一家名叫钱江水利的上市公司作为天堂硅谷的股东,不退反进,其高管王林江接下了这个摊子,将钱江水利的部分骨干移植到天堂硅谷的管理层,王林江也成为天堂硅谷的董事长。
王林江作为经营层做出一个相当于每年25%的增长承诺,否则天堂硅谷管理团队几年薪水减半,反之,管理层则对天堂硅谷股份进行收购。
最后的结果是,管理层收购。
这次MBO改制,首先是扭转了天堂硅谷的发展方向。2006年,天堂硅谷下注的莱宝高科,2007年上市,这家公司从四五千万元的市值一度飙升到16亿,天堂硅谷真正意义上的首单终于落袋。
随着十部委《创业投资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王林江开始思考如何改变靠资本金、银行负债做投资的路子,转向机构和个人募集资金,建立一家真正的创投基金管理公司,搭建制度,构架和激励机制,2006年6月在全国率先推出第一家公司制基金,引入银行事先监管,规范管理。
至今,天堂硅谷共募集27个基金,实收资本超过30亿,募集对象为个人高端投资者、企业以及政府引导基金。
和2005年前的天堂硅谷相比,已经判若两家机构。2009年的利润及税收双双过亿,今年预计这两项指标会同比增长100%。
2009年,王林江董事长把兼任的总裁之位移交给了现任总裁袁维钢。
袁维钢曾任浙江西子联合控股副总裁,在其任职期间帮助西子投资了目前正待上市的贝因美,还投资了浙商银行,主导了百大的并购,等等。
就在今年,天堂硅谷投资的项目中上半年有金刚玻璃、亚厦装饰、鼎龙股份上市,下半年预计有2-3家企业上市。
在Pre-IPO争抢日益激烈、人脉资源用尽的时候,天堂硅谷如何往前走?袁的回答是:往前切入中早期项目,往后切入产业并购中的机会。
往“中早期项目”走
在当下中后期项目的竞价有多疯狂?
17.5倍P/E。
这个数字是袁维钢最近遇到的最高要价。通常好一点的项目也要12-13倍。而天堂硅谷的尺度通常在7-8倍,遇到“特别激动的好项目”才会冲一下10倍。而早期项目,通常采用市净率1.5-2倍的标准来看。
袁维钢感叹,在本土做项目,人脉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素,但除此之外,价格也很重要。一旦进入价格比拼状态,越规范,越讲流程的基金,其竞争力越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那些一个人的公司抢单能力要超过数十人的创投公司。
浙江省引导基金管理公司投资管理部副总经理王海峰打过一个比喻。他把改革开放30年培育出来的一批具备上市资格的企业,以及那些带着成熟技术回来的海归派企业叫做钻石,分别由外资基金和拥有深厚本土人脉的基金抢到手了。现在的情况是,一些看得上眼的小块黄金,见者有份,本土民营PE都在疯抢,过了两三年,大家靠的是自己有没有在内陆小河里淘金子的技术活,未来最多的机会也就藏在这里。
这种思路也是天堂硅谷改变的一大方向,不过这个过程,可谓有苦有甘。
目前在天堂硅谷的项目中,有10 %左右的项目数量为中早期项目。其中大多是通过2008年成立的晨曦基金所投出,这只基金规模3000万,投出四家企业,其中一家亏损,三家有利润,利润规模也有限。
天堂硅谷之前投资的一家杭州中正生物认证技术有限公司,袁维钢本身其为增值服务小组组长。这家做指纹识别业务的企业前几年发展蓬勃,但近几年丧失了一些机会,2009年出现亏损。天堂硅谷的一些投资人看到情况之后,就有点动摇。
袁维钢自己调查发现,其原因多样,金融危机带来不利影响以及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价格下降。但该团队一直很稳定,品牌和市场份额仍然维持在细分市场第一位。
问题还在于股权结构不合理,股东上海贝岭、天堂硅谷与管理团队的股份接近,“谁说了都不算”。管理团队和投资人在某些问题上的分歧会产生摩擦。最后商议的路径是多方想办法帮助,管理团队也有意从一些股东手里收回一些股份,让团队和企业能够紧紧地捆在一起。
另外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北京手中乾坤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曾经拥有8000万的年销售额,两三千万元的利润,而且每年分红,对投资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项目。按照条件也完全能上创业板。
但在2009年下半年的运营商扫黄风暴中,运营商决定暂停WAPP业务计费,导致许多SP企业没有收入。手中乾坤因此从几千万的利润变为零。这支团队目前被迫进入二次创业中。
类似的“意外”并不鲜见,但袁维钢认为在10%的比例基础上,未来还要进一步提升中早期数量和金额上的份额。
所以,今年上半年以来,天堂硅谷投资的项目个数同比未有增加,主要原因是客观上市场过热,竞争过于激烈,主观上他们认为是一种主动规避风险的动作。一旦出现创投在一级市场上的投资在二级市场上套牢的现象,正像打新股不会亏损的神话破灭一样,现在破发已经成为常态。
做产业并购的平台与工具
有一次,袁维钢原来的老板和他在北京聊天,前者透露其公司不想再做PE。一方面因为市场的价格已经接近疯狂,一方面他自己没有专业的团队,未来想做的不过是自己产业链条上的投资,这是这位老板可以把握的地方。
同样,在与企业的接触过程中,天堂硅谷发现一些产业龙头也想做大做强,但过程中还需要一些“帮手”。这些企业苦于资金量有限,而且作为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等等方面有诸多不便。
天堂硅谷想到一种模式,用自己的网络募集资金,吃下目标公司。这其中有一定分工,龙头企业负责寻找项目,天堂硅谷做并购运作,控股之后由龙头企业做培养和整合,达到一定盈利能力后,将项目卖给龙头企业。
2010年年中,浙江天堂硅谷创业集团有限公司更名成为浙江天堂硅谷股权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新名称意味着天堂硅谷将战略转型为投资和资产管理公司,其业务从创投延伸到资产重组,产业并购整合方面。
袁维钢认为,并购行业的选择非常重要,公司将重点关注尚未形成垄断、价值低估或尚未被发现、符合国家政策的行业,实现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对接。
另外,在合作对象的选择上天堂硅谷也须非常谨慎。首先对方必须是有志于做大做强的龙头企业,往往这些企业已经是上市,并且有一定融资能力。最后收购下来的目标公司卖给上市公司之上的集团公司,最后由集团注入上市公司,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袁维钢认为,龙头企业本身往往只是擅长行业中的某一块,上下游并不是其强项,这时候需要PE机构作为这样的平台和工具去做大做强。
据记者了解,天堂硅谷已经和杭州、四川的两家企业在商谈。
制度与“概率事件”
袁维钢认为,一旦中早期投资和产业整合并购这两块业务大规模发展,天堂硅谷发展多年的制度最终能发挥作用。
“我们这里有两句话,一是,一切按制度办。二是,谁说了也不算,多数人说了算。”
这句话指的是在天堂硅谷募、投、管、退都有专门的团队和规范,除非有新的制度出来,一般情况严格按照既定制度办事。其次,项目靠委员会投票机制来决定,避免一个人说了算的局面。
比如募集资金方面,已经有一个完备的基金产品流程。设计一个产品,卖给谁?多少金额?规模多大?什么样的预期回报?通报哪些问题?底下人员设计好,来交部门讨论,部门讨论好以后提交决策部门。
投资项目方面,也有一个投资机构投资委员会。投出以后,每一个企业都有一个成立相应增值服务小组,有执行总裁当组长,一直到退出。最后有一个环节退出,还有一个资本管理决策委员会。什么时间退,什么价格退,怎么退,这类方案最后交给委员会投票决定。
这三个委员会都无一例外采取了投票机制,委员会的主席都不是总裁或者董事长,而是执行总裁。而且执行总裁在开会的时候,也不做决定性发言,只是扮演召集人的角色,最后组织投票。
原则上,天堂硅谷董事长不参与业务决策的,但他拥有“受严格限制的一票否决权”。这个否决权,是针对决策流程出错或者程序性错误。到现在为止,只因为有一个案子留给决策委员会决定的时间不够,而行使了一个否决权。
天堂硅谷还正在考虑做一项改革,在对LP发布的季报中,增值服务部和与投资经理一起搜集企业经营信息,发布季报,避免投资部门“报喜不报忧”。而投资经理的奖励通过另外一套体系完成,由上层综合评定,给与提拔和专项奖励。
看起来死板的流程之外,还有一些例外。
在项目竞争激烈、偶尔需要快速决定的,天堂硅谷设置了绿色通道,将原本15天、20天的流程压缩到几天,交给董事长批准。
袁维钢表示,投资公司做的是概率事件,规范的制度和完善的体制不一定能做出最好的决策,但是一定能降低做出最坏决策的概率。天堂硅谷认为,投资企业要做大做强这是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