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 华北电力大学师生参观中电国际企业展厅
12日,来自华北电力大学一行30余人的师生访问团走进了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下称“中电国际”)参观,当日,中电国际相关领导与华北电力大学师生展开座谈与模拟面试,这是中电国际开展定向人才引进与企业开放的又一积极举措。
近年来,我国电力体制发生重大变革,售电侧放开、电力市场交易等的陆续实施使得电力市场的竞争加剧。
中电国际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曾雪峰向记者表示,中电国际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引进与储备。随着中电国际多年来的不断发展,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电力人才,实现了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
记者了解到,12日当天参观访问的华北电力大学学生涵盖了从大一到研究生的范围。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包括“中电国际招聘员工的必备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未来职业走向与上升空间”“非电力专业求职者的入职可能性和部门选择”等。
曾雪峰说,电力企业一线员工虽然辛苦,但在地方电厂经过历练和学习后,优秀的电力人才在几年之内就能够被甄别出来,并得到重点培养和晋升。他介绍,中电国际人才培养机制完善,有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操作技能三条职业发展渠道,优秀人才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实现个人成长成才。当天,来自中电国际生产部、综合能源部、国际部等相关人员也就专业领域业务发展情况,自身职场经历和经验与学生展开交流。
此次中电国际的开放活动上,10名学生参加了模拟面试。针对在企业面试过程中,应聘者需要注意的问题、应聘技巧等,中电国际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进行了相关的讲解与辅导。这是中电国际在助推行业人才培养上做出的企业奉献。
图为 华北电力大学师生与中电国际相关领导座谈
在参观过程中,记者看到,“和”字在中电国际办公大楼内多次出现。据了解,中电国际的企业文化为“和文化”,企业崇尚“人才强企,团队无价”的团队理念,希望达到“天人合一、义利合一、人企合一、知行合一”的意境。
据了解,中电国际的控股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每年都会举办数场相关就业指导与开放活动,此次是中电国际第一次独立开展相关活动,但长久以来,中电国际把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作为一项长远、系统的工程,大力开展"123"青年人才工程,三年内培养100名国际化的领军人才、200名分布式与综合智慧能源的领军人才、300名电力市场和能源服务的领军人才,投入越来越多的优秀员工进入海外市场,进入用户服务领域。
事实上,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和“走出去”的不断推进,电力企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制副理事长此前在“2018中国电力人才发展论坛”曾表示,当前我国国际化电力人才相对紧缺,培养建设相对滞后,难以适应电力行业“走出去”的需要。他提出,要构建政府部门、行业组织、高校、企业“四位一体”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格局,强化协同,共建共享,加快培育国际化电力人才。
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中电国际早期即与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的英语培训,同时通过开发和管理海外项目,培养和储备一批外语过硬、熟悉国际法律、金融、投资、商务、生产、安全标准等国际化业务人才,以满足公司国际化战略发展需要。同时,中电国际内部还形成了良好的“师带徒”、定期培训、考核测试的教育机制,以及技能竞赛、技能创新的激励机制,培养人才、选拔人才。
在中电国际2018年工作会议上,中电国际明确了以常熟发电为试点单位,面向优秀青年员工推进“挑战者计划”人才开发项目,创新培养模式,加速青年员工成长。据了解,“挑战者计划”项目由国家电投牵头,中电国际常熟发电作为4家试点单位之一,按照相关部署全力推进该项目。改计划以挑战任务为核心,以导师制为纽带,以发展计划为抓手,鼓励跨层级导师的辅导交流,提倡以挑战任务为载体的“学中干、干中学”,旨在帮助青年激发学习动力和潜能、提高自身综合能力,通过建立“挑战者”人才库,培养同企业经营管理生产相契合的青年人才。
2018年,中电国际技能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在国家电投集团公司及行业各类技能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8人被国资委授予“央企技术能手”称号,1人获评中电联颁发的“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目前,中电国际正按照“清洁、综合、智慧、跨国”四个转型目标,做好国家电投集团公司“战略落地、经营管理、深化改革、党建引领”四个标杆,向着建设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迈进。(索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