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基金会全球副会长马丁·阿布莱谷 图/张旭
从侧重支持中国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项目,转向支持有关中国在海外开展发展融资和参与全球治理的项目。
“很快就有可能坐泛美航空公司的飞机去中国,住在洲际旅馆里,在麦当劳管理的快餐店就餐,用可口可乐把食物冲下去,并且用美食家俱乐部的信用卡付费。”
19
79
年,中美建交伊始,一群美国人这样畅想。他们也叫福特,但是不卖汽车。
如今,福特基金会的梦想早已变成现实,而且扎根中国超过30年。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50年代,福特基金会就是美国“中国学”研究的重要资助者,也是两国民间交流的重要桥梁。
30年多来,从亲身实践到项目资助,福特基金会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成为推动中国公益事业走向规范化、专业化的重要外力。
三十而立的福特基金会也伴随着中国的发展不断调整自身定位,逐渐将中国业务聚焦在公益慈善与影响力投资、海外发展融资、促进中美关系三大领域。
转型背后的深意何在,如何助力中美关系,成绩斐然的同时如何面对质疑?带着这些问题,《中国慈善家》专访了福特基金会全球副会长马丁·阿布莱谷。
Q:作为阿根廷人,您在进入福特基金会之前一直从事法律等方面的工作。请问您为什么会选择进入美国的基金会工作,并将它作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A:
我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可以获得更多机会。在公益领域工作,是非常理想的职业发展途径。它允许我在最关心、最喜欢的领域工作,可以用更长远的眼光去看待很多事情。比如,我既可以选择我喜欢的法律这个领域,同时又能够去考虑全世界的治理问题。
Q:为什么会将中美关系作为福特基金会在中国的三大业务之一?
A:
福特基金会在中国有30多年的历史了,我们认为福特基金会是中国的朋友。在目前中美关系有一些
紧张
的情况下,我们会继续努力,来增进中美之间的关系。我认为大部分的两国人民还是希望中美关系走向健康、积极的。所以在这样关键的时刻,我们更要加大投入。
最近,我们促成了中国的公益代表团赴美考察,还有年轻一代从业者赴美考察。我们会一直促进这样的合作,因为两国有影响力的投资者,无论是到中国来,还是到美国去,都会发现,两国之间有很多共同之处。保证中美之间的积极关系,对于两国来讲,都是同样重要的。
Q:对福特基金会而言,中国业务的重要性何在?
A:
福特基金会在中国有30多年的历史了,伴随着中国的发展而成长。一开始,我们致力于中国的经济、法律、国际合作、减贫、教育等事业,随着中国越来越多在海外的发展,我们也愿意伴随着中国来实现其“走出去”的目标,从侧重支持中国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项目转向支持有关中国在海外开展发展融资和参与全球治理的项目。
实际上,福特基金会一直致力于促进全世界长期可持续、公平的发展,打造一个公平的世界。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中国也需要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在中国的办公室就会去做这样的工作。中国在全世界有很多发展融资相关的项目,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让中国在世界上的项目可以得到更多的理解。
Q:将海外发展融资作为福特基金会在中国的新业务,这个重大转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A:
这与福特基金会在全球的变化是有关系的。我们觉得为了促进世界的发展和公平,最重要的是把
关注
点放在全球的变化上,而不只是某一国的变化。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在全球的视角下,中国也能够促进其他国家的发展。
过去,我们一直通过把外部的先进知识引进到中国来,为中国的发展作出贡献。伴随着中国的发展,我们希望能够在中国“走出去”的进程发挥作用。增进对当地对中国的了解,使当地的社区和人民长期受益。
Q:您如何看待中国公益事业的现状?
A:
30年来我们目睹了中国很多方面的进步,其中公益事业的进步是非常瞩目的。在过去的几年里,很多中国人对于公益事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何更好地把兴趣转化成结果,专业化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也愿意在这个方面与中国公益组织有具体的交流,保持住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势头。
我观察到,更多的机构不仅仅是在做具体的项目,他们开始有整体思维,思考如何有更长期、更大的资源投入,我认为是最有潜力的变化。
Q:在中国公益发展过程中,福特基金会是一个类似导师的角色。有没有总结出一个可复制的“中国模式”?
A:
非常高兴能够听到这样的评价,我们感到非常自豪。我们非常希望能够在任何开展工作的国家分享一些经验。在过去30年,福特基金会在中国的经验确实是很成功的,我们也希望能够“复制”到其他国家。但是在“复制”上我们是非常谨慎的,因为在一个国家的成功到另一个国家并不一定是有效的,也不一定能够简单地复制到印尼或者尼日利亚去。
但是最重要的是,在中国一手的经验,我们愿意分享给其他国家,使其他国家能够从中国的成功故事中受益,这方面北京办公室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
Q:对于福特基金会始终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存在,您认为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消除质疑?
A:
最重要的是建立互信。我们必须要互相学习、倾听对方,能够对彼此保持好奇的心态。在中国,我们学会了不直接假设或者主观的臆断。我们很谨慎,花了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当地的背景和知识。同样,中国对福特基金会也有很多学习的兴趣,愿意了解我们的经验。所以我们相信,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就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合作。我们对合作伙伴始终保持开放的态度。
值班编辑:冯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