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额收购的子公司离奇失控,因涉嫌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2019年至今业绩巨亏、银行账户被冻结、债务缠身……浙江知名药企亚太药业,最近可能需要一些速效救心丸。
9月8日,浙江亚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部分股份被司法拍卖的进展公告》。浙江亚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东浙江亚太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亚太集团)持有的公司1000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86%),第二大股东绍兴柯桥亚太房地产有限公司(简称亚太房地产)持有的公司250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0.47%),在9月5日在浙江省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淘宝网司法拍卖网络平台上进行拍卖。
被拍卖的股份都被一个用户姓名为冯家希的人竞买,成交价格分别为1000万股5782.2万元,以及250万股1443.3万元。《浙商》记者没有找到关于买家的其他信息。按照9月4日每股近6元的收盘价,这次亚太药业的股权拍卖的价格大约折价了近10%。
《浙商》记者拨打了亚太药业证券事务代表的电话,对方说相关事宜需要咨询行政办公室,而行政办公室的人说,如果证券事务部不愿意回复上市公司公告的相关内容,“那你就什么也问不到了”。
“相比其他的医药股,亚太药业最近的股价还不错,可能是受到了最近中印关系紧张,中国原料药价格上涨的一些影响,”一位资深证券投资顾问对《浙商》记者说,“但目前公司问题太多了,如果能回到2018年的水平,还是值钱的,现在情况太差了。”
债务缠身 业绩不佳
亚太药业的主营业务是医药制造业务,包括化学制剂、化学原料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化学制剂业务主要分为抗生素类药品和非抗生素类药品两大类,包括大家熟知的阿莫西林、头孢、奥美拉挫等药品。
亚太药业实际控制人陈尧根,加入医药行业是半路出家,2001年从纺织行业进入医药行业,创立亚太药业,并成功在2010年上市。从控股股东来看,亚太药业算是一个家族企业,前十名股东中,八名都与陈尧根是亲属关系,包括妻子、女儿、女婿。
陈尧根及其配偶钟婉珍合计持有本公司股份19700411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6.72%,本次拍卖后,其所持股份比例将下降到34.29%,
拍卖暂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不过,《浙商》记者查询到,目前,实控人及配偶所拥有的股份,已经全部被质押、冻结,其中质押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31.42%。公司2020年上半年报中写道:报告期内,控股股东亚太集团因与多家银行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涉及多起诉讼案件,到期未清偿债务约为9.29亿元。
(2020年半年报财务数据)
近30日以来,没有机构对亚太药业进行调研。今年4月29日,上海新世纪评级根据对亚太药业的跟踪评级,关注到亚药公司业绩大额亏损、被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股票被冻结或收到民事判决书,将亚太药业主体信用等级由A+/列入负面观察名单调整为A-/负面。
公司还面临着其他风险。2019年最后一天,亚太药业收到了中国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进行立案调查。直到半年报报告发布,公司称尚未收到调查的结论性意见或者相关进展文件。如公司因上述立案调查事项被中国证监会予以行政处罚,公司股票交易将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
债务缠身,业绩不佳。2020年上半年,亚太药业营业收入同比减少55.01%,净利润-0.54亿元,同比减少234.91%。公司解释为,因为本期公司不再将上海新高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受疫情影响销售收入减少,同时本期市场推广服务费、可转换公司债券应计利息增加等所致。
9亿收购 买了个寂寞
上文提到的上海新高峰,就是亚太药业丑闻的开始。
2015年10月10日,亚太药业公告募集资金13.25亿元,其中9亿用来收购上海新高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100%股权,4亿投资武汉光谷生物城医药园新药研发服务平台。自此,亚太药业从原本以抗生素化学类药物为主业的传统医药工业,转型为新兴的以生物制药为主的临床试验领域。
由于筹划重大事项,公司在股灾前的2015年4月29日停牌。而且,转型的好处是立竿见影的,正值CRO(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被资本热捧,2015年股灾中,亚太药业复牌后收获4个涨停,竟然还逆势创造出了股价新高。
当时上海新高峰的净资产不足2亿元,亚太药业却用了9亿元收购。这场收购给亚太药业增加了6.7亿的商誉。2019年三季报中显示,亚太药业预计2019年全年净利润亏损6.5-7.5亿元,其中对上海新高峰计提巨额商誉减值是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溢价收购也伴随着业绩对赌,
2015-2017年,上海新高峰都是擦线完成业绩承诺,而且,上海新高峰还是这四年来亚太药业净利润的最主要贡献者。
直到2019年,雷爆了。
2019年12月24日晚,亚太药业公告,称全资子公司上海新高峰之全资子公司上海新生源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存在违规对外担保情况,且2019年经营业绩突然大幅下降,已经彻底丧失对全资子公司上海新高峰的控制,后者与子公司将不再纳入公司的合并报表范围。在此之前,2016-2018年,上海新高峰都是亚太药业重要的利润来源。亚太药业坦言:“形成投资损失。”
亚太药业自 2019年10月起不再将上海新高峰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并对持有的上海新高峰的股权,按照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公允价值与按原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上海新高峰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的份额及商誉之和的差额
-124,034.02万元,确认为公司 2019年度的投资损失。
失控事件还有连环效应,2020年1月,公司三个银行账户被冻结了,原因是有人向法院申请冻结公司银行存款4.3亿元。因为上海新高峰失控的始作俑者——上海新生源集团前实际控制人任军,也掌控着武汉光谷亚太药业的运营,双方翻脸之后,持有光谷亚太药业49%的股权的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要求亚太药业回购这些股权。
在今年3月26日召开的亚太药业2019年度业绩网上说明会上,投资者最穷追不舍的问题就是“贵司打算怎么处理失控子公司?”公司回应称,上海新高峰已经无法恢复正常经营,财务状况持续恶化,目前在核实债务,清查资产。
投资者的暴躁可以理解,届时,在前期众多医药股大涨的情况下,亚太药业却跌出天际,股价跌至一年内最低价,2019年的净利润亏损20.69亿元,同比下滑1095.57%。
与此同时,大股东在干嘛呢?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公司实控人陈尧根家族共减持套现近10亿元。与投资者相比,可谓是冰火两重天了。
记者观察:
依靠原料药等基础药物上市的亚太药业,在2015年进入资本市场强风口CRO行业的时候,一度是很风光的,不仅靠收购重组的重大事宜停牌,躲过了股灾,之后复牌的股价都是高于第一波股灾之前的。亚太药业更换之前的传统赛道并及时转型的做法,也是很聪明的一次资本操盘。
和很多上市公司收购一样,收购初期上海新高峰允诺了一个很美好的业绩未来,但是高溢价收购和业绩对赌,一早就给这次的收购埋下了隐患。与其说收购的甜蜜期太短,不如说埋下的雷迟早会爆,只不过这个雷爆的方式很奇葩。
亚太药业2019年全年亏损近20亿,在医药类上市公司里几乎垫底。而且糟心的不只是上海新高峰一家,亚太药业的子公司全部都处在亏损中,没有一个省心的。
收购新高峰之后,控股股东的股票质押率已经逼近危险的红线,结果就是亚太药业的偿债能力不断恶化。外忧内患,深陷旋涡,还顶着立案调查帽子的亚太药业,已经经不起任何大的刺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