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石油先后先后经历了三次世界石油危机和一次较大的''高价位震荡"。
一、
世界石油价格波动将对中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1999-2000年全球石油价格“高位震荡”又称为所谓“第四次石油危机”。2001年石油价格又出现疲软,从长期来看,世界石油价格波动成为一种常态,这是诸多国家经济持续发展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2001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预计经济增长速度将降至2.4%,
美
国自2000年第四季度开始经济增长减缓、日本经济经济前景暗淡等多种因素使世界石油需求也相应减少,相对供给增加,石油价格下降,为此,OPEC釆取了一系列限产(减产)保价措施以提高石油价格。
2000年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居高不下,OPEC被迫4次增加原油产量达370万桶,其后朽汕供给大于需求,2000年11月底开始石油价格一路下跌,跌破22美元/桶,为此,2001年初,OPEC连续两次调减产量。
第一次是2001年1月17日,决定从2月1日起减少日产最150万桶,第二次是2001年3月17日,决定从4月1日起减少原油日产量100万桶,两次调减原油日产量250万桶。2001年石油暴跌的原因与美国石油库存增加超过人们的预期有关。2000年3月,OPEC确定了石油价格调整机制,即如果油价持续20天高于每桶28美元,或低于每桶25美元,OPEC将自动增加或自动削减日产量50万桶。
OPEC认为,每桶25美元的价格水平对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都有利,OPEC确定这机制的目的是避免油价暴涨或油价暴跌给世界经济造成的危害。但是,OPEC的适时适量的增加或减少产量的机制的人为因素较多,石油价格波动的因素复杂且难以预料,这对于我们这个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的国家具有重要影响。
二、 从长期来看,全球石油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从长期来看,世界经济增长将会逐渐摆脱东南亚金融危机带来的阴影,亚洲是仍将是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据亚洲发展银行报告统计:2000年达到7.1%,预计2001年、2002年将分别增长5.3%、6.1%,与世界经济增玲相话应,石油需求量增速迅猛,据美国能源信息署报道:全球原油需求量目前让到7700万桶/日,其中OPEC供给址占40%,2020年原油需求量将达到11960万桶
/
日,OPEC将达到50%。
随着原油需求量增加,原油价格也会提高,预计2005年将达到20.83美元/桶,2010年将达到21.37美元/桶,2015年将达到21.80
美元
,2020年将达到22.41美元
/
日。中国的石油需求也将有较大幅度增加,并将出现供求缺口,在这种情况会对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的压力。
三、中国进入WTO后中国石油化工产品将进一步化对外开放
中国进入WTO后中国大中型石化企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挑战,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1) 关税下调。按有关协议,中国将在进入WTO后的3年后开放成品油零售业务,五年后开放石油产品批发业务,对原油、天然气、燃料油的关税将下降到6%。
具体来说,根据有关规定,中国进入WTO后,石油和化工有关能源产品由目前的平均7.3%下降至5.5%—6.5%以下,塑料及制品分别由目前平均10.84%、16.37%下降至6.5%以下;合成橡胶及制品分别由目前平均7.3%下降至6.5%以下。为了加入WTO,我国己经4次调整原油和打油产品关税,但目前我国石油产品的关税税率都高于发达国家,大约高1倍以上。
具体来说,按我国现行关税,原油关税为每吨16元,其他产品关税率分别为:汽油9%、煤油9%、柴油6%、石脑油6%、重燃油12%;除聚乙烯为18%外,其余合成树脂酯均为16%;合成橡胶7.5%;合成纤维13%—20%;合成纤维原料10%-16%;尿素5%。按VT0对发展中国家的要求,预计原油关税降为0,成品油、合成橡胶、尿素的关税不变,合成树脂、合成纤维的关税降到10%左右,合成纤维原料的关税下降到7%左右。
减让关税给中国石油化工业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这是因为我国成品油、橡胶和尿素的现行关税以及合纤原料的哲定关税已较低,加入WTO后暂不会降低:虽然合成树酯、合成纤维现行名义关税率较高,但由于一般贸易方式进口量较少,大部分是以来料加工贸易方式进口。
其中相当一部分逃税流入国内市场,国内合成树酯和合成纤维已经处于相对“低关税"的市场环境中,加入WTO后,虽然名义关税将大幅度提高,但是只要打击走私和严格监管来料加能够取得成效,同时主动实施反倾销措施'会变挑战为机遇。
(2) 取消配给和进口许可证。进入WTO后将有更多的国外成品油将获准大举进入中国,国际石油商则可以在中国市场构筑自己的营销网络。化肥要立即取消配额,其他产品一般在2002年前(最晚不超过2005年)取消配额,从加入WTO起,现有的配额指标每年必需减少15%,直到取消为止。
取消进口许可证,我国现行许可证制度管理的商品共有35类,其中直接涉及孔油化I:系统的商品有5类,即成品油、聚酯切片、汽车轮胎、航化钠和化肥,间接涉及石油化工产品的商品更多。
具体来说,中国目前实行非关税措施管理的石油石化产品有:成品油实行配额许可证,聚酯片及部分合成纤维为限械、限来源的暂定低配额许可证;农药实行限量登记,塑料原料、合成橡胶、彩色感光材料实行臼动登记;原油、成品油和化肥等产品实行授权经营。
如果在加入WTO后5年内逐步取消上述数量限制措施,在5年的过渡期内,配额将在初始准入量的基础上增加15%。如果按1998年进口量为基数,成品油初始量1980万吨(其中泠燃柴430万吨),PET30万吨,涤纶63万吨,腊纶63万吨,尿素12万吨。
(3)放开分销权和贸易权。我国将在3年多的时间内,逐步取消对进岀口和分销(批发、零售、维修、运输等)的限制,给予化肥、原油和成品油零售权,5年后给予成品油、化肥批发权。给予外国公司贸易权和分销权对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影响较大,这样西方国家的公司就可以在中国可自由地进岀口和分销工业品。
以上三个方面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国外产品进入大陆市场的价格优势,给已经饱和和大陆石化市场千万更严峻的供求态势,对大陆本土的石油化丁行业的产业结构、市场网络布局将构成竞争压力。
四、 我国石油化工企业面临着"国际市场竞争国内化"的挑战
近几年来,一些外国大型石油石化跨国企业集团进入中国市场,对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形成强大的竞争,当前我国石化企业面临的竟争对手是OPEC的跨国垄断资本和非OPEC国家的跨国企业,许多跨国企业拥有儿百年的历史,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我国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企业集团是1998年组建的,中国海洋右油总公司是1982年成立的,相对而言,在许多方面处于劣势地位。
1979年以来,埃克森美孚的关联公司就己在中国陆上和海上进行油气勘探,是在中国西北地区取利勘探开釆权的第一家外国公司,埃克森美孚关联公司积极参与开发中国大然气项目,寻求通过管道向中国天然气以及提供液化天然气,并在中国销售埃索及美孚品牌的屛油产品、润滑油、液化石油气及其特别汽油。
BP-阿莫科一阿科石油公司在华业务除认购中石油、中石化发行的股票并建立合资企业外,上游业务中,已投资10亿美元进行海上及陆地油气勘探开发,其中南海的流花11-1和崖城13-1就是由BP管理和生产的两油气田。
中石化、中石油与BP阿莫克的乙烯合资企业将于2001年年中组建,计划投资27亿元(3.26亿美元),在合资企业中,中石化占30%,上海石化占20%,BP阿莫克占50%;埃克森美孚公司、BP-阿莫科一阿科公司、英、荷壳牌公司三人巨头以及其它19家跨国公司积极参与中国西部大开发的“西气东输”项目。
法国道达尔菲纳埃尔夫石油集团公司在中国投资了4亿多美元,在北京、上海、昆明、常熟等地建立了4家合资工厂,还在10家工业合资公司中占有多数股份。
近年来已经有一些国外跨国公司在我国大陆境内拓展的石油零售网点,截止2000年3月,中国大陆的外资加油站己这400余家,不过外资企业大都处于亏本介入状态。BP公司计划在中国大陆建1200-1500个加油站;壳牌公司计划与中石化在江苏建立一个合资企业,通过该省的500个加油站进行燃油销售业务,计划在今后两年内与中石化合营的公司也将继续收购加油站。
五、 世界石油化产业已完成了以资产重组为特征的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小油石化产业已经完成以资产重组为特征的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埃克森美孚、BP-阿莫科一阿科公司、英荷壳牌公司为苜的世界"三强”所形成的超大型跨国公司对全球巾场的均街作用,特别是这些跨国公司进入亚太地区,会直接给中国石油化工:企业带来竞争斥力;2.这些企业集团的核心业务、核心产品对国际市场起战略主导作用。3。这些企业集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其低成本、高效率的竞争实力也会给中国公司带来竞争压力。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化领域己经形成了全面开放的格局,当前中国石油化工:产业面临着进入WTO后的严重挑战,同时又面临着参与全球化市场竞争的良好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