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世界杯官方赞助商都能赚得盆满钵满吗?-中国英利赞助世界杯多少钱

频道:财经资讯 日期: 浏览:0

是不是每一个世界杯的官方合作伙伴或者赞助商,都能赚得盆满钵满呢?

在这些财大气粗的品牌中间,有没有“大冤种”呢?

英利说,有!

2010年南非世界杯上,球场广告“中国英利”给全世界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中国品牌第一次走进世界杯赛场。

从那以后,在光伏行业籍籍无名的英利一飞冲天,甚至一度超过无锡尚德,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企业,在纽交所成功上市。一时间,“南尚德,北英利”成了中国光伏行业的卧龙凤雏,风头无两。

然而,好景不长。

2011年,美国率先掀起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调查,裁定对中国光伏产品及组件征收18.32%-249.96%的反倾销税,以及14.78%-15.97%的反补贴税。

欧盟紧随其后,也发布了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调查。

欧美是中国光伏企业最核心的市场,以致于,2012年火爆了近10年的中国光伏产业,一下子进入了至暗时刻。

就在这个背景下,英利继续赞助了2014年巴西世界杯,这一次他们依然是世界杯唯一来自中国的官方赞助商。与4年前的意气风发相比,这一次的赞助更像是一次豪赌。

没有人知道英利在世界杯上花了多少钱,有人推测他们两次世界杯的投入约10亿元人民币。但现在再去探寻这个数字已经意义不大,因为我们都知道,这一次英利赌输了。

2015年与2016年,英利子公司先是超10亿元的债务违约,又是发行总额14亿元的债券违约。债务危机宣告英利跌落神坛。

2018年6月,俄罗斯世界杯激战正酣,7家中国企业在这届世界杯上大放异彩。

很少人注意到一则消息,由于市值严重缩水,英利被纽交所摘牌。

需要科普一下的是,世界杯的赞助商分为三档,第一档叫国际足联赞助商,第二档叫世界杯赞助商,第三档叫区域赞助商。

别看今年仍有四家中国企业登上官方赞助商的名单,但他们也是分了档次的。海信、蒙牛和VIVO是第二档的世界杯赞助商,而万达,是国际足联赞助商,跟阿迪达斯、可口可乐等品牌身处同一档。

不久前,著名体育评论员刘建宏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就对万达的世界杯营销提出自己的疑惑。难道是为了让大家会念万达这两个中国字吗?

其他所有面向C端的产品或者品牌,在世界杯上做营销很正常。唯独万达成为国际足联赞助商引来了外界的一些质疑,并且,根据2016年万达集团与国际足联签订的协议,这个顶级赞助合同将延续至2030年。

在此之前,国际足联所有赛事包括世俱杯赛,“万达”的名字将始终出现在最高级中。

在万达之前,这个顶级赞助商的位置属于日本的索尼公司,但索尼在与国际足联合作的8年时间里,自身发展遭遇瓶颈,无力在支撑高达数百亿日元的赞助。在索尼宣布退出后,万达击败了众多竞争对手成为国际足联新的合作伙伴。

对于为什么会拼尽全力争取国际足联最高级别赞助商,王健林曾经说了一段话,大概意思是,万达与国际足联的合作,可以让中国彻底地深入“国际足坛大本营”,有机会真正掌握“游戏规则”,最终提升中国在未来国际足坛重要事务决策中的影响力。

嗯……

说得没错,但是,总觉得挺奇怪的不是吗?

熟悉好莱坞电影的人都知道,现在有一个词叫“中国特供版”电影,言下之意,就是好莱坞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了专属情节。这些情节在国际版当中都看不到。

在去年的欧洲杯上,又传出了“中国特供版”广告的传闻。

当时,英国《金融时报》的一位特约撰稿人说,中国观众看到的一些场边广告是虚拟的,是针对区域市场专门定制的,和现场观众看到的广告牌并不一致。

那篇文章可是捅了马蜂窝,各大品牌纷纷下场辟谣,说线上线下广告一致,不存在定制版本。

但我们仍然要说的是,这种定制转播技术并不科幻,它其实早在10年前就已经被英国人发明了,并且在欧洲足球转播中被广泛应用。

2014年巴西世界杯结束后,俄罗斯世界杯周期到来。国际足联调整了世界杯赞助体系,正式引入区域赞助商,将原本的两级赞助拓展为三级赞助。也就是说,从这个时候开始,洲际“特供版”赞助商被推出了。

一开始,咱们没经验。中国企业将俄罗斯世界杯亚洲地区的赞助商名额悉数收入囊中。但在本届卡塔尔世界杯上,清醒过来的中国企业没有一家愿意为区域赞助权益掏钱。

因为经过俄罗斯世界杯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品牌都发现,第三级的赞助就是个智商税。成为区域赞助商的投入产出比极低,效果远不如“砸钱”给各自国内的持权机构。

更有甚者,仅靠碰瓷世界杯就赚得盆满钵满。

你说气人不气人!

3d光学测量仪

OGP光学影像测量机

OGP光学影像测量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