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268亿 15个重大产业化项目集中开工最大项目投资110亿元 龙头企业助力电子信息产业强链补链
3月13日,总投资268亿元的15个重大产业化项目在都高新区集中开工,项目涉及电子信息产业全链条及关键环节。
成都市副市长、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范毅,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方存好,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伟莅临活动现场。
作为成都产业主阵地,成都高新区正加快打造在全市具有示范推广意义的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及产业功能区。
本次集中开工是成都高新区贯彻实施成都市‘全面落实年’,着力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的具体实践,也是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国际创新创造中心的务实之举。
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高新区将创新区域合作管理体制机制,制定电子信息产业链全景图,实施精准招商,构建电子科技大学协同创新平台,全力打造世界性高品位的“中国新硅谷、国际花园城”。
本次集中开工的重大产业化项目包括:
宇芯(成都)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公司生产线改造和三期新厂项目、
莫仕连接器(成都)公司扩产项目、翰博集团OLED装置零部件膜剥离、
精密清洗及热喷涂生产基地项目、
中电国际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项目、
深圳长城开发科技公司计量系统事业部研发生产基地项目、
固远晨通科技公司陆地交通基础设施智能信息传感器装备和先进材料研发制造基地、
深圳中微半导体公司第二运营总部及研发中心项目、
广州水晶球教育信息公司西南总部及研发基地、
四川华雁信息产业公司研发及数据中心等。
“巨无霸”:最大项目投资110亿元
在这15个重大产业化项目中,项目投资额最高的是业成科技集团,投资额达到110亿元。业成科技主要从事触控显示及光电零组件业务,目前在蓉布局了全球研发中心。
“我们成都基地厂房面积约30万平方米,员工近万人,2017年营收超过15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51.91亿元。”公司负责人表示,业成科技此次在蓉投资110亿元,准备把成都基地升至业成大中华区总部,并实施“再造一个业成”计划,预计到2021年可实现年销售收入超270亿元。
计划把总部搬来成都的,不止业成科技。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此次拟投资1.8亿元,在高新南区建设超图软件西部研发中心及地理信息大数据研发运营服务基地。“我们相当于把研发总部从境外搬来了成都。”超图软件成都分公司销售总监谭渝川称。
新兴产业:成飞开展无人机集成业务
作为成都潜在的独角兽企业,成都天象互动数字娱乐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在高新南区建设总部基地及泛娱乐产业孵化中心。“未来,这里将是天象互动的公司总部,同时还将设置一个动漫产业园。”天象互动CEO何云鹏透露,此次新建的项目未来将包含动漫、游戏的全产业链,为成都孵化出更多的本土游戏和动漫企业。
除了天象互动,这里还将有更多“高科技”。本次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中,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拟投资11.8亿元,在成都高新西区开展翼龙系列等无人机集成业务,包括无人机快速试制中心、无人机综合集成基地以及相关科技成果的转化孵化等项目。
而在集成电路领域,北京奕斯伟科技将投资50亿元,在高新西区建设以芯片研发为核心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作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核心区,成都高新区已全面覆盖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设备及材料等全产业链环节。”北京奕斯伟科技负责人告诉记者,更重要的是成都高新区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配套、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和丰富的人才资源,也促使公司选择这里作为研发与制造的战略基地。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赵宪庚此前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四川省、成都市军民融合产业基础良好,军工基础和民营创新技术实力都很强。
日前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把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质量作为主攻方向,继续落实四川省委省政府“项目年”工作,加大培育创新生态链,大力推进66个产业园区建设,着力构建产业生态圈,努力在中高速增长中推动经济高质量转向。
此次在成都高新区集中开工的15个重大产业化项目集中在电子信息产业,将进一步完善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建设,壮大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
延伸阅读 》》》
加快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
成都高新区发展优势全国领先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成都,一座地处中国西部的内陆城市,以电子信息为龙头和支柱产业,直面全球竞争。立足区域条件和产业基础,成都提出规划统筹布局建设66个主导产业明确、专业分工合理、差异发展鲜明的产业功能区。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排在首位。
成都高新区(西区)是成都乃至全省电子信息产业聚集高地,格罗方德、英特尔、德州仪器、富士康等全球电子信息领军企业悉数安家于此。
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核心区和引领区。3月13日,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再传捷报:总投资268亿元的15个重大产业化项目在成都高新区集中开工,项目涉及电子信息产业全链条及关键环节。
此次集中开工,正是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的一次展现。当前,成都高新区拥有软件企业1300余家,先后引进戴尔、联想、富士康等品牌企业及数十家配套企业,计算机产能超过5000万台,推动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已经崛起,形成了领先中西部乃至全国的发展优势。
引进战略性龙头企业
助推产业集群化发展
蓉城三月,春意盎然。总投资268亿元的15个重大产业化项目在成都高新区集中开工,将助力电子信息产业强链补链,助推成都高新区建设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
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暨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建设推进会议提出,产业功能区建设 “核心在产业”,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引进战略性龙头企业、行业领军型创新人才和国家级科研工程中心上。
业成科技是iPad和iPhone触控元器件的主要供应商。作为全球触控产业的领军企业,本次集中开工的业成科技在未来几年,将投资110亿元,升格成都基地为业成大中华区总部并实施“再造一个业成”计划,助力成都加快形成集显示屏、触控屏、背光模组、光学材料及触控终端产品的高度垂直整合的高新显示技术产业集群聚落。
在距离业成科技成都基地只有数公里的地方,坐落着另一家电子信息龙头企业——京东方,去年10月,京东方成都第六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正式量产。除此之外,格罗方德、英特尔、戴尔、德州仪器、富士康等一批世界知名的电子信息企业都在成都高新区西部园区与业成成为了“邻居”。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上下游企业“跟风”落地。在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中,北京奕斯伟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代表。在京东方的带动下,北京奕斯伟科技将投资50亿元,在高新西区建设以芯片研发为核心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先期引进高端AMOLED芯片研发和系统芯片组项目。
这样的链条还在延伸。为京东方提供配套服务的翰博集团总投资约6亿元,在高新西区建设OLED制造装置零部件膜剥离、精密清洗及热喷涂项目,用地面积约90亩。
眼下,在成都高新西区,随着京东方、英特尔、格罗方德、业成等龙头企业先后落地,围绕着这些重点项目协作配套的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加速聚集,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新一代通信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已经崛起。
完善宜业宜居城市功能
塑造城市新形态
“作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核心区,成都高新区不仅有着完整的产业链,更有着完善的配套设施。”翰博集团副总经理曹军告诉记者,更重要的是成都高新区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配套和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也促使公司选择在这里落户。
显然,产业功能区既包含协作配套构成产业链的各企业主体,又包含为企业主体持续发展提供各类要素支持的外部环境,既体现产业发展,谋求产业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动态平衡,又追求城市功能的多样性、吸引力和带动力。
产业功能区建设,关键在功能。
要以宜业宜居为目标塑造城市新形态,围绕产业形态构建现代化设施平台,围绕产业需求构建科研型功能平台,同时围绕产业人群构建生活性服务平台。
从此次集中开工的项目来看,不少企业都选择在蓉增资、扩容、提速。2004年8月在成都高新区注册的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将投资约2亿美元,在高新西区建设芯源(三期)增资项目;2004年12月2日注册在成都高新区的宇芯(成都)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有限公司投资2亿美元,在高新西区建设宇芯扩产和三期厂房建设项目;2005年5月注册在成都高新区的莫仕连接器(成都)有限公司投资约2亿美元,在高新西区建设莫仕连接器扩产项目。
企业纷纷选择增资扩容,源于这里日臻成熟的生活配套。位于高新西区的大部分企业都配备了高品质的员工公寓、运动馆等。而现在,一批商业综合体也在园区里建成运营,不出产业功能区就能享受便捷、高品质的购物、餐饮、娱乐。
与产业化项目引进和开工同步,高新西区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也陆续铺开。去年,高新西区续建和新开工公服设施7个,其中包括4所幼儿园、1所中学。
以宜业宜居为目标塑造城市新形态,在功能上实现产城一体,空间结构协调、产业活力强劲、城市品质高端、服务功能完备、市民安居乐业的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将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的重要载体和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推动园区跨界跨区发展壮大
加快建设共建共享产业生态圈
在成都高新西区,富士康、格罗方德、京东方、华为、中光电、天马微电子等全省电子信息重大产业化项目星罗棋布地布局其间,以生态圈理念为引领,一批批重大项目加速聚集,一座现代化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悄然形成。
产业功能区建设,支撑在园区。
要以生态圈理念引领主导产业集群要素聚集,引导各类要素打破地域约束和行业壁垒,形成市场化配置的生态环境,同时加快建设以政府为主导、以需求为导向、政产学研用共建共享产业生态圈,推动园区跨越“形聚”走向“神聚”。
去年,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规上电子信息产业企业达120家,实现总产值2515.7亿元,产值增长17%。
构建政产学研用共建共享产业生态圈,成都高新区与格罗方德共同组建了“生态圈执行委员会”和“生态圈管理小组”,制定FD-SOI产业生态圈建设推进方案,促成京东方构建电子科技大学协同创新平台。
夯实“全面落实年”,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建设,成都高新区已部署系列工作。
成都高新区还将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开设发光材料等人才培养课程,合作共建创新中心、人工智能产业园等六大项目,共同设立创新创业专项发展资金。
眼下,瞄准世界性高品位的“中国新硅谷、国际花园城”,夯实“全面落实年”,着力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推动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国际创新创造中心,成都高新区已经在行动。
来源:综合自成都日报、高新区网站、微成都微信公众号
成都发展改革,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