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上海将出台专车试点管理方案,其中私家车仍未在开放之列。对此,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张捷在《我财经》节目中表示:“这个管理方案出台应该说是各方博弈的一个重要妥协,但依然给专车开了一些口子。在公共交通车辆上,政府一定要进行监管,包括外资专车,否则会给犯罪分子,特别是外国间谍一些活动空间,这也是北京对专车管理更严的一个原因。”
张捷强调应该明确私家车和营运车、专车和出租车的区别。因为私家车车况和人员安全性都没有保证,和营运车辆八年必须报废的规定相比,存在着不平等竞争。而专车可以网上议价,自然会比统一收费的出租车便宜。面对这种分流和竞争,应当适度给出租车提价。
“现在许多城市不投放出租车是由于高峰路段过于拥堵,出租车对道路的占用很高,如果开放更多专车,会加大交通系统的压力。从中国的状态来看,依靠个人订制化服务满足交通需求,在以后一定会受到巨大挑战。中国人口太多,城市过于密集,再加上众多打车族,如果未来低端劳动力收入提高,根本无法通过订制化服务解决,必须改变出行方式。” 张捷说。(中国经济网记者 项佳丽 王雅坤)
【播报】继续来看财经今榜第四位的新闻。
全国第一个针对专车营运模式的试点管理方案,即将在上海落地。据《重庆晨报》报道,上海市交管部门倾向认可“四方协议”模式,即允许由租赁公司旗下车辆运营的专车,在补齐保险、驾驶员培训及验证营运平台资质后,进行合法化;但由私家车投入运营的专车,仍未在开放之列。
上海市交通委主任孙建平表示,职能部门是打击黑车,不是打击专车。专车作为顶灯出租车的补充,可以解决高峰时期出租车投放量不够的问题,上海希望专车和出租车、租赁车形成优势互补、和谐共处的新格局。有分析解读,按照方案,以UBER为代表的外资专车在中国发展必须落地;而专车“转正”后依法纳税,会导致现有盈利能力下降。另外,目前各地的管理尺度不一,北京仍然严于上海。
【点评】张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