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部长杨传堂在3月13日接受采访时强调“永远不允许私家车参与专车运营”,对此,部分专车公司表示会在现行的法规政策下,通过公司的转型谋求未来的发展。
近几年来,专车服务发展迅速,各类服务平台层出不穷,但车辆配备的速度始终跟不上市场的需求。有业内人士指出,有很多专车服务平台为了快速地打开市场,在投入服务的初期会采取粗放经营的方式,大量招募社会闲置的私家车。随着政府逐步对专车监管的态度越来越公开明朗,部分完成前期经营积累的公司开始改变服务车辆结构,并逐步淘汰私家车。
私家车被淘汰,专车的车源哪里来?
一些专车服务平台为了满足合法性的需求,服务车辆逐步向有运营资格的牌照转变。“我有车”运营负责人杨博透露,在“我有车”初创的阶段,曾招募过一批私家车启动市场,但目前基本完成清理工作。公司目前有1500辆车投入专车经营,规范整合后的车辆由约租车资源、车辆租赁公司和自有车队三部分组成。杨博认为,“私家车永远不能进入专车市场“这一规定,的确对公司和整个行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以“我有车”为例,完成私家车清理后,专车数量比去年减少了1000台,供应源少了,订单量和收入自然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有业内人士分析,清理私家车后,租车成本将上升30%-40%。客户享受的优惠和司机的收入都少了。而且,有租赁资格的车辆数量相当有限,根本无法满足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为了经营,企业一方面是通过智能化管理提高车辆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从约租车上面想办法。
约租车能拯救专车市场吗?
日前,广州市交委牵头搭建的“约租车”平台已经完成招标工作,拟命名“如约”,白云、广骏、交通、丽新4家相继中标。有分析指出,中标的4家均是传统租车公司,它们在传统的长租车和日租车有丰富的运营经验,但在互联网大数据运营方面,未必能和新兴的服务平台抗衡。因此,一部分“约租车”指标会转让给民营资本进行市场运作。
部分民营的服务平台表示目前已经和“约租车”平台达成合作意向。“我有车”运营负责人杨博表示,“首批约租车我们预计的签约量在30%左右,后期我们会根据实际的订单,以及牌照的发放速度决定租赁量。”
对于约租车能否提升企业的专车业务,杨博表达了“我有车”的期待与担忧:“约租车在合法性、安全性给予了市场信心,在这个层面来说是积极的。但目前民营企业拿到相关运营牌照受限,民营企业需要获得牌照,就需要付出昂贵的价格。这就意味着运营成本上升,司机的补贴也会受到影响,市民需要付出昂贵的价格才能享受专车服务。这是市民最不想看到的情况,也是‘我有车’不希望看到的局面,更有违政府‘优化社会资源,提高交通出行效率’的初衷。”杨博认为规范专车市场是好事,只是不赞同 “一刀切”的做法。他真切希望相关部门尽快起草行业标准文件,实行准入机制,开放牌照指标给专车平台企业,从制度上帮助专车平台解决车源供应问题,让更多市民享受到性价比高的专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