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风格转变,明星基金经理旗下产品纷纷增聘新人共同管理,甚至闹出架空传闻,百亿老将们真的不“香”了?
文 | 黄慧玲
编辑 | 郭楠
由于今年市场风格发生剧烈变化,许多管理规模较大的明星经理今年业绩持续低迷。一方面,他们的旗下产品纷纷增聘,另一方面,业绩崭露头角的新星们也被公司委以更多重任。
泓德基金邬传雁的风波刚刚过去,交银施罗德基金又宣布杨浩旗下两只产品增聘基金经理。此前怒怼“保险资管把基金经理当孙子”的基金经理,中海基金的老将彭海平也因为个人原因离任。
此外,本周值得关注的人事变动还有:李进结束静默期,接手景顺长城科技创新;中信保诚基金郑伟旗下产品全部增聘;新华基金六年老将付伟因个人原因离职;汇安基金戴杰卸任汇安宜创量化精选混合;范庭芳管理的海富通电子传媒股票增聘新人。
交银杨浩旗下产品增聘基金经理
交银施罗德基金9月4日公告,杨浩旗下两只基金增聘基金经理。其中,交银新生活力增聘田彧龙,交银内核驱动增聘封晴。
目前仅剩交银定期支付双息平衡仍由杨浩单独管理。值得注意的是,该基金也是杨浩旗下产品中今年业绩最好的一只,跌幅13.49%。表现最差的交银新生活跌幅18%。
对于今年不如人意的表现,杨浩也在中报中进行了反思。
杨浩认为,今年市场风格的形成逻辑是:伴随着供应链持续的紊乱(原材料价格上涨、“缺芯”、航运价格高企等),同时对互联网平台、K12教育等服务业整顿,市场较多行业出现不确定性上升。在这种背景下,逆周期成长的赛道论盛行。
二季度以来市场对各个公司所处竞争优势、商业模型、估值安全边际的考虑,让位于对当下赛道景气度的考虑—政策鼓励的、高景气度赛道按照终局估值法快速折现中,而与之相反的行业走向历史估值最低点,分化很大。
对于春节以来的业绩不佳表现,杨浩总结了几点:
1、我们一直以来较多做逆向投资,常在非热门赛道中,关注公司在逆势的时候如何应对,如何产品服务升级,并最终受益于行业出清供求关系逆转,以期在一个较低估值起点上买入长期投资。但今年在经济逐季下行和供应链紊乱的背景下,似乎市场更青睐高举高打,对逆周期景气度线性外推较远。
我们在高景气度行业上的配置不足。
2、部分长期投资的个股因为供应链紊乱或研发投资期导致当期业绩弱于预期回撤较大,说明
我们在中短期交易(组合管理)和中长期投资之间的匹配平衡问题需要优化。
3、
在市值下沉上需要与团队共同努力。
我们未来在做好甄选个股标的的同时,会更多地去做行业比较和投资期限比较,努力提高基金的投资效率。
中海基金彭海平离职,曾自称“蝼蚁基金经理”
中海基金9月4日公告,彭海平由于个人原因离职。
彭海平在中海基金工作12年,担任基金经理近9年,离职前管理规模不到10亿元。此次突然离职,让人不禁想起不久前其在朋友圈里的怒怼事件。
7月底,彭海平在朋友圈吐槽某家保险资管公司多次大额申购赎回给基金造成了赎回冲击。并表示对方为了显示自己的专业,特地委托所在公司销售转发卖方研究报告,指导其学习。
“
不要把蝼蚁基金经理当孙子
。”彭海平在朋友圈中发出怒吼后,立刻引来市场关注和猜想,使得他不得不再次发表朋友圈平息舆论:“市场风云变化,基金经理的投资压力不言而喻。昨晚本人未控制好情绪,个人言论不当之处,给各方带来了困扰,所指确非太平资管。误伤之处请多见谅。在此特向大家诚挚致歉。未来我将调整好心态,积极地加强沟通交流,从基金持有人利益出发,用心管理好基金产品,不负公司和基金持有人的信任。”
令人唏嘘的是,彭海平最终还是选择了离职。
李进接手景顺长城科技创新
景顺长城8月31日公告,景顺长城科技创新增聘基金经理李进,与詹成共同管理。
这是李进从宝盈基金转会景顺长城后接管的第一只产品。由于此前在宝盈基金期间长期业绩突出,李进此次出山颇受投资者关注。
近日,李进接受《读数一帜》采访表示,
目前整体市场还是存在结构性机会,比较看好围绕着制造业方向布局。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内,整体来看,中国的制造业机会应该比较大,组合的方向还是围绕新能源、光伏、电动车、风电、军工、半导体、其他高端制造等方向。
中信保诚基金八年老将旗下产品全部增聘,代表作年化27%
中信保诚基金9月1日公告,郑伟旗下所有产品增聘基金经理。中信保诚成长动力增聘刘锐、信诚鼎利增聘王睿、信诚中小盘增聘孙浩中。
从业绩数据来看,郑伟的代表作信诚中小盘,任职七年半,回报481%,年化回报27%。今年以来收益达到51%,属于非常优秀的成绩。
郑伟是中信保诚基金的八年老将,但管理规模也不超过10亿元。“业绩与规模很不匹配。”有业内人士评价道。
值得一提的是,郑伟的代表作将由孙浩中共同管理。孙浩中是中信保诚基金今年业绩最好的基金经理,其与王睿共同管理的信诚新兴产业今年以来回报89%。
孙浩中非常看好新能源产业链的投资机会。“一方面,碳中和势不可挡,这是最明确的方向之一。另一方面,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从全球来看,美国的清洁能源产业有望出现边际改善。近期欧洲在电动车和清洁能源政策方面再次加码,预计各国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政策仍可能超预期。因此,未来3到5年新能源产业链蕴藏着较大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