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份的时候,进入保险行业满一年了,当时就在反思,在众多的保险细分领域里,哪个领域最能让我产生帮到人的价值感?
最终是回归初心,我是因为对养老的关注才因缘际会进入保险这一行的。
每当想到一个人因为我的专业规划,几十年的晚年生活从容、富足、喜悦,我就发自内心地觉得我来这世上是有价值的。毕竟人与人之间的互助是最朴素的。
于是,当时就发下宏愿:用10年做好1000人养老规划。
为什么是10年?因为最最迫在眉睫需要做养老规划的是80后。
目前40来岁左右,开始规划养老金正当时,有钱的朋友规划起来更轻松,没钱的朋友也可以用月交的方式步步为营,到了60岁也能成功登顶。
但,再过10年到了50岁才开始规划,除非资金实力雄厚,否则给钱生钱的时间太短了,自然也就生不出多少钱。
所以,
接下来这10年将是80后们最后的争渡时间,晚年的生活品质会怎样,完全取决于这10年怎么和钱做朋友。
就像诸葛亮在《出师表》里说的,“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讲到这儿,多讲一句。诸葛亮如此高人,在“危机存亡”的时间节点,还给刘阿斗详细地规划了国家的方方面面,达到“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的目的。话说回来,我们80后在人生的最后缓冲期,能不能把自己或多或少的钱也盘一盘,排兵布阵做个规划,照顾好方方面面呢?
后来发现,在我3月份发下宏愿之后不久,正好有个历史性的金融事件在神助攻,就是3.5%预定利率下调,直到现在,保险从业人员、银行的客户经理还都在铺天盖地地告知:赶紧上车吧!但是,真正买了增额终身寿和养老年金的80后,其实占比很少。
我就明白了,要想唤醒80后用实际行动做养老规划,难于上青天。于是,我给了自己一巴掌,打了骨折,把用10年做好1000人养老规划,改成用10年做好200人养老规划。
昨天在和一位同龄的40岁女士在聊养老规划,她竟然对养老社区无比嫌弃,说和一堆老头老太在一起干嘛,对旅居权益也是丝毫没有兴趣,说她将来是要开房车到处旅游的。
她是在用现在的身体健康程度和生活自理能力在“畅想”未来,而不是“规划”未来。未来不是三五天的旅游黄金周,也不是三五个月的自由行,而是二三十年的漫长衰老期!刚退休身体好还可以,属于活力养老阶段。但我很难想象,处于功能衰退阶段的一位老太太,独自开着房车能够安度晚年。
这样轻飘飘的一句话就规划了养老,这对自己是不负责任的,未来大概率是残忍的。但成年人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我目前能力有限,还帮不到不愿意伸出手让我拉一把的人,只能尊重他人命运。那我就当仁不让吧。于是,我成了我这200人目标的第一人。我给自己投保了一份养老年金,具体方案,下一篇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