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搬出大山天地宽——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见闻2、民和县:十大民生实事全兑现3、青海多地最新通告
搬出大山天地宽——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见闻
新华网西宁11月17日电(汪晓青)胡秀英走到家门口的水窖边,双手挪动沉重的水泥井盖,牢牢扣住了水窖。“从此以后,这口窖就用不上了。”仿佛是一个短暂的告别仪式,胡秀英说着话,离开了家。水窖周围的几只蜘蛛因为脚步声和井盖的震动,来来回回紧张地盘旋,不过以后,这里应该很少会有人类的“打扰”了。
离开牙合山,离开吃水窖的生活
从从牙合村坐上手扶拖拉机,摇摇晃晃走过40多个水泥铺成的盘山弯道,大约1个多小时的路程之后,来到了离乡政府不远的移民新村,这里一座座新建的房屋错落有致。冬日的青藏高原空气中带着寒意,微风不断将枯黄的树叶吹落到地上,铺成厚厚的金黄色的地毯,直通向胡秀英的家门口。
65岁的胡秀英是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松树乡牙合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10多年前丈夫杜吉有身患脉管炎去世,38岁的儿子杜金存因为患有精神疾病,胡秀英走到哪里都带在身边。为了能挣钱养活自己和儿子,胡秀英只能带着儿子去打工,在县城里寻一些打扫做饭的零活儿,牙合山上的老院子常常锁着门,顾不上照看。
“今天叫了两个侄子来帮我搬家,一会儿把能用的东西拉到山下去,今晚就可以住进新家了。”胡秀英麻利的收拾着东西。
说是搬家,不到一个小时的功夫,胡秀英和侄子们已经把家里能用的东西都收拾妥当了。能带走的东西也不多,冰箱、火炉、煤炭、被褥、锅碗等满满当当装了一车厢。
“今天搬下去,以后可能就不会再来了。想想县城的新家,我打心眼里高兴,然而今天就要离开这个住了40多年的老院子,我还是是有点依依不舍。”胡秀英锁上家门之后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
弯弯曲曲的盘山路上,只有拖拉机“突突突”行走的声音,偶尔遇上同样来搬家的乡亲,相互打个照面,继续各自忙碌又静默地往山下走。
海拔2236米的牙合山,是牙合村167户589位村民的故土。往后,山上的2806亩耕地将全部退耕还林。
“山大沟深、浅山干旱、交通不便、居住分散、基础设施缺乏、增收渠道受限……”和牙合村村支部书记杜文珍的介绍一样,地处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牙合村,这里的贫困一目了然。牙合村里各社间狭窄的土路只能容下一辆拖拉机通过,村里5个社之间最远的相隔8公里。
每户人家门口,都有大大小小好几个水窖。以前,村子里都用雨水集流窖,靠天吃水。后来条件稍好,通了自来水,但每年也只能集中供水一次。这样一来,水窖仍是必不可少,村民们每家都有3、5个水窖,存着全年全家人的用水。
干旱,庄稼收成也不好。春耕时候精心种下的小麦、土豆、胡麻等作物,到了秋收,有时候连种子化肥的成本钱都收不回。
陆陆续续的,村民们开始逃离大山。
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迫于生计,村子里有的人去了发展机会更大的的县城、省城打工,有的远赴海西州承包土地种枸杞,有的为了让孩子去县城上学在民和县上租房打工。到2015年底,还住在山上的村民只有60户。
“现在山里还有学校吗?”当听到记者的提问,村民们笑了。
“学校?娃儿都没有了,还能有学校吗?”
据村民们讲,牙合山上已经快17年没听到娶过媳妇的鞭炮声了,村子里有48个光棍娶妻难,房子破了房梁要倒了,打个顶柱继续住,没人有心思花钱收拾房子。
2016年,异地搬迁扶贫的项目落实到了牙合村。3月份测量征地,5月份开工建设,占地面积42.89亩的新址上,建设起了60户村民的新居,其中包括25户9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到今年7月份,村民们陆续从山上搬下来,每人4分地的院子,80平米的房屋,家家分得了一个新院子,开始了新生活。
自来水龙头通到了家家户户的院子里,围墙、大门、厕所、燃气灶、天然气地暖、室内装修正在赶工建设,新村里不时会响起燃放鞭炮的声响,代表着又一户村民乔迁新舍的喜悦。
每天早晨,县城里需要用工的单位会开着车来村子里寻找劳动力,等明年开春,村里将规划建设10个标准化温室蔬菜大棚,争取为村民们多开辟增收的途径。
听村民们说,村子里自从搬迁之后,已经有三个光棍汉说上娶媳妇了……
告别大山 告别那段苦难的生活
和牙合村村民们一样正在忙着搬家收拾新房的,还有民和县北山乡村民李发辉一家。
今年8月份,李发辉老两口和儿子儿媳一起搬进了民和县史纳湟府小区,有了一套78.9平米两室两厅的楼房。一家人在两个卧室里盘了炕,保留着农村人喜爱的生活习惯。阳台上摆放着的几盆花正在盛开,阳光从窗户洒进房间里,房间里暖和得很。
李发辉说,“以前山上下一场雪,院子里扫雪铲地都要两三天,晚上刮风家里的大门吹得嚓嚓响,根本睡不着觉。”
北山乡离民和县城16公里,山大沟深,山上的海拔有2700米,气候条件恶劣。山里交通也不方便,每天只有一趟一班车,有了急事、急病都不方便。
2016年12月,民和县委县政府决定北山乡整体易地搬迁,全乡村民搬迁到民和县史纳湟府小区居住。
据北山乡副乡长李福花介绍,北山乡7个行政村共有1455户493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40户1264人。目前,北山乡230户贫困户已经入住新居,到11月底全乡的贫困户都将全部入住。
村民们还是喜欢称这里为“北山新区”。中午时间,小区院子里聚满了人,村民们还和以前在山上一样,喜欢趁着正午太阳暖和的时候三五成群聊天打发时间,几只村民们从山上带下来的小狗在院子里追逐。
“我们以前在老家也养了狗,但现在带不下来了。”李发辉说的老家,在民和县北山乡牙合村一社。
山大沟深,可能只有走在了这样的盘山路上,才能真正体会。开着车从民和县城出发,翻越131道盘山弯路,摇摇晃晃1个多小时之后,才到了李发辉的老家。
院子里的树叶铺了厚厚一层,房间里也有着一丝久不住人的荒凉感。李发辉熟练的走到房间里生火烧水,打开房门和窗户通风,然后开始清扫院子里的落叶。
搬下去之后,李发辉只来过一次老家。
因为新家里还没来得及买电视,为了能看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李发辉17日下午赶班车自己一个人回到了山上的老家,第二天准时看完开幕式和总书记作报告,又坐班车回到了山下。
作为一名1985年入党的基层老党员,在老家的柜子里,李发辉有一大箱子“宝藏”,里面是收拾的整整齐齐的中国共产党党章、党徽、工作笔记、学习笔记,“得找个时间把这个箱子也搬下去。”李发辉说。
“现在在山下方便多了,以前一年来不了几次县城里,如今家门口开通了公交车,一天买菜买肉能跑两三趟。”李发辉说,11月2日开通了从小区到县城的公交车,他还专门坐了一趟,悠闲的逛了一圈县城。
如今,李发辉的儿子、儿媳在县城打工挣钱,两个孙子在搬迁到县城的北山乡中心学校上学,老两口每天早起做饭,早上7点左右送孙子去学校,操持着简单的家务,过着简单的日子,老两口的日常生活简单却又不失温馨幸福。
在新搬迁下来的北山乡中心学校里,200多个学生正在教室里上课。比起以前山上的教学点,新的学校有明亮的教室,干净的桌椅,离学校不远处就是新家,年轻的一代已经很快适应了新的生活。
喜欢新学校吗?喜欢新家吗?
孩子们七嘴八舌的举手回答,“山下的家里干净暖和”、“新的学校小朋友更多”、“山上有我们的童年”、“山上的家是我们永远的老家”……
带着新鲜感和不适应,带着留恋和期待,他们开始了新的生活。(完)
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吴刚
民和县:十大民生实事全兑现
青海新闻网讯 2015年,民和县坚持民生优先、民生为重,集中力量办好了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百姓最盼望解决、惠及面广的10件民生实事,完成了2015年民和县为民办“十件实事”的承诺。
近日,记者来到民和县峡门镇峡门村赵国平的新家看见,一排砖混结构的房屋,铝合金式的门窗、明净透亮的玻璃、整体窗户密封保暖,一家人其乐融融。“原来我们木头房子有七八间,光线不好,冬天冷得很,2015年政府给了危房改造补助资金,我们投了一部分钱把房子盖起来了,冬天保暖比较好,种的花也不被冻死了。”村民赵国平高兴地对记者说。
2015年以来,民和县坚持危房改造与脱贫攻坚相结合的原则,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突破口,解决最基本的住房安全问题,极大地改善贫困群众的居住条件。过去的一年,民和县实施村道硬化1000公里,为村民出行提供了便利;为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城镇低保户、失地农民、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群体落实兑现社保补贴1500万元。“原来政府一年给600元,去年政府给了1200元,现在一个月有100元了。”峡门村残疾人辛英告诉记者。
2015年,县政府投资2.2亿元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年内消除D级危房2.5万㎡,投资3500万元新建10所镇、村幼儿园;县财政安排“三农惠民”贷款贴息资金600万元,支持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产业化龙头企业“三农惠民”贷款1亿元;在省外扶持新建拉面馆100家;新建家庭牧场2000户;实施涉及100个重点村的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工程;新建平价商店4家,使全县平价商店达到12家;新建40个村卫生室改扩建项目。
截至目前,民和县为民办10件实事件件兑现,均已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解决了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赢得了百姓的好口碑。
青海多地最新通告
祁连县于8月26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共筛查样本48261份,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当前,国内、省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我县“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增大,为切实做好全县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现就近期疫情防控相关措施强调如下,请各单位严格贯彻落实。
一、加强“路网”管控。在原有的3个省际交通隘口检查站基础上,分别在省道302峨堡镇、默勒镇(大通河桥头)、茶默公路(萨拉垭口)增设3个交通检查站,所有省际隘口和交通检查站对过往车辆和人员实施精准排查管控。峨堡镇省际交通隘口检查站负责将甘肃方向入青车辆和人员进行分流并要求系统报备、查验双码及核酸阴性证明,对过境车辆在查验“双码”及核酸证明无异常后加贴封条予以放行,县域内不得停车;同时峨堡镇辖区内经营场所暂停营业,进一步降低过境车辆及人员疫情传播风险。央隆乡和野牛沟乡省际交通隘口检查站原则上对所有来返祁车辆及人员进行劝返,因特殊原因确需入祁的人员查验相关证明后严格落实我县管控措施。增设的3个交通检查站对来返祁车辆和人员进行排查管控,严格落实系统报备、双码查验等措施,详细掌握其目的地,对重点涉疫地区来返人员必要时进行劝返。
二、减少区域间人员流动。严格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提倡非必要不出县,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要“看好门、管好人”,尽可能减少人员跨区域流动。劝导已外出的干部职工及群众非必要暂不返祁,未外出的人员暂不离县。如有特殊情况确需出县的,必须严格落实报备审批制度,同时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进行管理。
三、做好人员排查管控。密切关注周边市(州)、县(区)疫情动态,各村(社区)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机制,加强力量、查漏补缺,各单位联点的小区网格人员全部到位,全面开展排查,摸清人员流动情况,确保安全管控无死角。严格实行入返县人员“到地即查”,即“双码”联查、体温测量、口罩佩戴、24小时内有效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核查。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电话随访、入户排查等方式全面掌握纳入村(社区)管理的人员情况,详细摸清流出和流入人员行程轨迹,做到风险人群精准管控、有效管控。
四、加大核酸检测力度。根据周边疫情形势,不定期开展全县全员核酸检测,重点加大对窗口单位、医务工作者、邮递外卖、餐饮服务,以及集中隔离场所等重点人员的核酸检测频次和密度(每周三次);同时,优化核酸检测采、送、检、报等环节,确保检测结果快速、准确。
五、加强社会面防控。严格落实属地责任,持续强化社会面管控,切实加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的管理,严格落实扫码验码等措施。督促商场超市、农贸市场、餐饮酒店等公共场所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控制公共场所接待规模,强化扫码、测温、一米线、戴口罩等防控措施。零售药店要储备满足群众需求的抗原检测试剂,并积极宣传引导群众使用抗原检测试剂。
六、做好校园防控工作。压实校园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全面摸排师生及家长暑期旅居史、活动轨迹,建立管理台账,做到“人数清、位置清、轨迹清、管控清”。所有中、高风险区来祁师生,严格落实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并进行5次核酸检测(第1、2、3、5、7各检测1次);所有低风险地区来祁师生,实行“3天居家隔离+2次核酸检测”。通过家访、签订承诺书及开展“小手拉大手”等活动,严格管理学生及共同居住人,引导共同居住人落实县域疫情防控新要求和防控措施。
七、做好市场保供工作。做好生活必需品等物资保通保畅,对各商超市场米、面、油、肉、蛋奶、矿泉水生活必需品进行精准监测,深入分析市场供求影响,确保主要生活必需品不断货,不断档,同时安排专人专车办理通行证明负责生活物资运输,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八、强化应急处置准备。强化流调、检测、消杀、管控队伍应急调度协作,确保随时拉得出、用得上、能攻坚。工信部门和各乡镇全力做好防疫应急物资储备,备足医用外科口罩、防护服、鞋套等医疗类物资和后勤保障物品等,确保各类防疫物资采购储备到位。同时,强化隔离场所安全防护和规范清洁消毒,按照“三区两通道”规范管理,保障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严格落实单人单间。
九、限制聚集性活动。严格控制会议活动,按照“非必要不举办、能线上不线下”的原则,严控会议活动数量和规模,确需举办的按照“谁主办、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邀请、谁负责”,实行“事前报备”制度,落实属地责任和举办方主体疫情防控责任。严禁农村、牧区聚集性活动,减少在密闭公共场所活动时间,不接待境外和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近期曾前往有疫情发生地区的人员。
十、加强监督检查。疫情防控专项督查组重点督查冷链食品、快递物流、各类公共场所、医疗机构、一站一场、景区景点、社区(村)管理等方面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全力降低疫情输入风险,对责任不清、任务不明、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对主要负责同志严肃问责。
十一、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领导在岗带班制度,坚决杜绝值班人员擅离职守、非正式人员顶岗值班等情况发生,确保联络畅通,确保信息报送及时准确,确保指挥调度顺畅,一旦发生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做到组织到位、工作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
十二、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全方面强化疫情防控知识宣传,进一步提高公众对疫情防控的了解度、重视度。不断健全常态化信息公开机制,做好权威信息的发布,同时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及时引导处置不实言论、网络谣言,确保社会面舆论风气正、方向正。
十三、严厉打击涉疫违法犯罪行为。针对近期我县疫情防控工作中,出现的无故不参加政府组织的核酸检测、不如实报备、违反规定参加聚集性活动、逃避疫情防控检查站查验等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公安机关将依法严厉打击,并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为全面做好“外防输入”,切实保障全县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就关于近期加强各类人员管理相关措施通知如下。
一、管严县外入祁人员。严禁跨区域人员流动。凡是县外人员一律不返祁,所有省际交通碍口检查站和临时增设的交通检查站要对入祁人员进行详细排查,对省内外中高风险和涉疫地区入祁人员一律劝返,如有特殊原因确需来祁的,联系所属乡镇进行“点对点”管理,卡口推送信息至乡镇、社区接受后,方可通行,并根据旅居史落实相关管控措施。
二、管好县域内人员。在县人员一律严禁出县,各乡镇、各部门要压实“四方责任”,全面排查本辖区、本部门离县人员,通知所有离县人员暂不返祁。在县域内实行片区管控,严禁县内人员跨乡镇流动。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看好门、管好人,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持“非必要不出乡(镇)”的原则,进一步降低疫情交叉感染风险。
三、严禁人员跨县流动。坚持车辆和人员“只出不进”,由于周边疫情形势复杂多变,近期所有干部职工和群众严禁跨县、跨市(州)流动,更不得前往省外中高风险地区。如确需跨域流动,要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进行报备审批。
四、加大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力度。我县将根据疫情发展态势,不定期开展县域内全员核酸检测。此外,所有重点地区来返县人员及窗口单位、医务工作者、邮递外卖、餐饮服务等重点人员要加大、加密核酸检测频次(核酸检测费用自理),两天一检,确保风险降到最低。
五、管实各类经营主体。各公共场所要严格落实人员进门扫码查码、规范佩戴口罩、查验核酸证明和从业人员定期核酸检测等防控要求,不按要求落实的经营主体一律停业整顿并追究相关责任。
六、排查管控重点人员。持续开展和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加强力量、查漏补缺,各单位联点的村(社区)网格人员要全部到位,全面开展排查,摸清人员流动情况,确保安全管控无死角。严格实行入返县人员“到地即查”,即“双码”联查、体温测量、24 小时内有效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核查。特别是近期西宁、大通、海晏、民和等 7 天内出现阳性感染者的地区的来人要精准管控。
七、严格落实四方责任。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电话随访、入户排查等方式全面掌握纳入村(社区)管理的人员情况,详细摸清流出和流入人员行程轨迹,做到风险人群精准管控、有效管控。督促各部门各单位切实担起主体责任,加大对来县返县人员的排查力度,各单位负责人为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干部职工如有中高风险旅居史或其家属和亲朋由外省赴祁或从省内疫情发生地来祁人员,需全部按要求向所在村(社区)报备,并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措施。
八、严禁聚集性活动。干部群众要做到不扎堆、不聚集,最大限度减少感染风险。按照“能减则减、能少则少”原则,减少聚集性活动,坚持“谁主办、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邀请、谁负责”,实行“事前报备”。凡疫情防控中措施落实不到位、落实防控要求不严格,导致人员管理疏漏,造成疫情传播的,将严肃追责、依法依规查处。
九、保障物资绿色通道。大货车运输物资车辆人员持 24小时核酸检测,健康青海报备,双码即可通过,过境车辆不得在县域内停留。入祁车辆人员持 24 小时核酸检测,健康青海报备,查双码并做落地检,点对点对接报备社区,乡镇或单位。经常性出入祁连县的物资运输保障车辆,请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申请领取绿色通行证入祁。
一、检测范围
1.德令哈市市区及柯鲁柯镇、蓄集乡范围内男性居民(包括本地常住人口、暂住人口、临时流动人口、务工人员等)。
2.德令哈市怀头他拉镇、尕海镇范围内全体居民(包括本地常住人口、暂住人口、临时流动人口、务工人员等)。
二、注意事项
1.符合检测范围的辖区居民密切关注市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指挥部公布的核酸检测点位,按照所在镇(街道)、村(社区)的通知,前往就近采样点进行采样,做到应检尽检。
2.辖区内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含各驻市单位)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组织动员本单位干部职工在就近的核酸采样点完成核酸采样工作。
3.核酸检测时,请携带手机或者身份证,提前准备好采集码(健康码),采集过程中请自觉服从采样点工作人员安排。
4.采样前2小时内不要饮食,30分钟内请勿吸烟、喝酒、嚼口香糖等,以防影响检测结果。
5.儿童、老人等特殊人群需在监护人或家人的陪同下进行核酸采样。
6.不参加核酸检测将赋黄码,无正当理由拒不配合、妨碍疫情防控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将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7.请广大群众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做好核酸检测工作,做到不传谣、不信谣。如有任何疑问,可拨打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电话:0977—8229757,0977—8229672。
衷心感谢广大市民群众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理解、配合和支持!
德令哈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指挥部
2022年8月28日
来源:西宁晚报综合
编辑:闫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