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敬仰毛主席,他将收藏毛泽东像章作为纪念这位伟人的一种方式;因为热爱红色文化,他跑遍祖国大江南北,只为寻找中意的藏品。他就是文登市民——宋云波,在近40年的收藏生涯中,他收集到毛泽东像章数十万枚,并开办了一个红色文化博物馆。
宋云波的红色文化博物馆位于文登宋村镇寺前村回龙山李龙文化民俗园内。走进红色文化博物馆,放眼望去,展馆内各种风格和材质的毛泽东像章琳琅满目。宋云波介绍说,这些像章分为铝、瓷、银、铜、铁、锡、有机玻璃、塑料等30多种材质,内容风格也不尽相同。虽说这些像章数目庞杂、种类繁多,可说起每枚像章的来历、特点,宋云波都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文登市民宋云波说,毛泽东像章《永远不落的红太阳》就是展馆的主题。它的寓意是毛主席虽然逝世几十年了,但是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是永远不落的红太阳,人民永远怀念他。
确定了这个主题之后,宋云波又用像章制作了一系列能够反映重大历史节点或者具有政治意义的红色文化图案。宋云波说,组成这些图案的像章可都是有讲究的。
宋云波说,收藏像章是一门学问,按照像章的功能分类有佩戴章、挂章和摆章;按照形式分类有独立章、对章、套章。此外还有按照时间、图案、文字等分类方式。要说毛主席像章收藏的最高级阶段,当属套章收藏。
别看现在宋云波现在拥有像章几十万枚,毛泽东诗词、文选、图片资料也是数不胜数,可每一件藏品的收集,都凝结了一份辛苦。说起30年前的一次收藏经历,宋云波记忆犹新。
文登市民宋云波说,听收藏界的一个朋友说,乡下有个好的藏品。我就利用星期天,骑着自行车去了,去了以后,打听着到这个老大爷家中,一看锁的门。说是在山里干活,就到山上去找,也没找到。结果有老百姓说去赶集了,我也没找到,没有办法,我就骑着自行车回来了。隔了一个星期之后,又再次拜访老人。老人果然有一个搪瓷制作的毛主席像章,宋云波就满怀欣喜地买了下来。
宋云波说,在他的收藏生涯中,还有一些感人的小故事,说起这两幅用海绵材质做成的毛主席画像,就有一段小插曲。
文登市民宋云波说,那年是1997年,在张家产镇一个抗美援朝的老战士家里面发现的这两幅画像,当时很多小贩子都上他家去收藏过。老兵说不管多少钱不卖,我不能拿毛主席画像来卖钱。我听说了以后我也去,跑了三趟还是那句话,“我不能拿毛主席画像来卖钱”。当时正是春季,这名老兵正在菜园里浇菜,看到老兵一瘸一拐的样子,宋云波便主动帮他挑水。宋云波告诉他,自己不是要通过收画像赚钱,而是想收藏达到一定的规模搞公益展览,传承红色教育。
文登市民宋云波说,通过这一段交流以后,抗战老兵最后免费地把这两幅画像还有十几个像章,还有一套毛主席选集免费地、全部送给了他了。
这件事让宋云波深受感动。他下决心一定把红色文化发扬光大。
1998年,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在文登召开。宋云波得到消息后,决定利用自己的收藏为大会作出一点贡献。于是他便筹划举办一场红色文化展,提前半年时间对自己收藏的像章进行分类整理。
经过半年的精心准备,1998年11月份,宋云波在当时的文登图书馆举办了第一次红色文化收藏展。当时社会反响特别强烈,不仅得到了刘云山、刘奇葆等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也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
1998年第一次展览大获成功后,宋云波又应邀到全国各地举办展览,都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在展览期间,宋云波收藏毛主席像章的事迹也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社、《解放军报》、《山东广播电视报》等媒体报道。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媒体的关注,让宋云波更加感觉红色文化有着很深的群众基础,也是大有可为的,这更加坚定了他的红色收藏事业。
文登市民宋云波说,他收藏的目的不是用藏品换钱,而是通过收集、挖掘、整理、研究,更好地保存和传承这些红色文化,这也是他作为一名红色收藏家不可推卸的责任。
文登市民宋云波说,利用红色文化宣传毛泽东思想,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是我们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实际上红色文化收藏也是对中国革命历史的再回顾,也唤起我们亿万人民对伟大领袖的无比怀念和敬仰之情,让我们世世代代永远不要忘记毛主席的恩情,永远不要忘记共产党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