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铝合金门窗工资多少一天

频道:基金定投 日期: 浏览:0

文章目录:

1、中国人在非洲开厂,一个月工资500包吃住,当地非洲人抢着干2、2023年驻非工作者年薪参考3、中国人在非洲建厂遭当地人刁难:工资不涨到15万,就集体罢工

中国人在非洲开厂,一个月工资500包吃住,当地非洲人抢着干

距离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

约30公里的地方

这里坐落着一家中国在埃塞俄比亚

唯一的一家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

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

当地人当时完全不理解什么叫工业园

在2008年的时候

中国邀请部分官员到苏州和昆山园区参观

他们看了以后感到非常惊讶

但还是保持谨慎的态度

在中国一边干 一边讲解下

埃方终于放开建设工业园区

目前在园区里已经吸引了70多家企业入驻

中国的企业占到了60多家

大多数以汽车组装 纺织业为主

来自中国的力帆集团就在当地建立了

海外集散件进口 仓储和整车组装一体的工厂

在整个组装车间里

只有两位工作人员是来自中国

56位中层管理人员全部来自埃方

经过中方的培训

他们遇到问题能够完全独立解决

玛尤是这里的厂长

他在这里工作已经有7年时间

平时主要工作职责就是负责汽车组装

出厂前的质量管控

以及埃方员工的管理

当初来到工厂的时候

只是一名什么都不懂的普通员工

在中方毫无保留的教学下

玛尤已经是这座工厂的中层管理

力帆汽车进入埃方市场后

跟当地的政府建立合作

2015年 力帆成了当地的出租车品牌

从2009年开始入驻埃方

当地人更多用的是日本车和韩系车

但是在力帆的不断努力下

到2016年已经过去了7年时间

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50%

除了车企之外

还有很多劳动型密集企业

华坚集团是当地人都知道的一家企业

因为它解决了当地4000多人的就业问题

埃塞俄比亚大批年轻人找不到工作

而且这个国家盛产皮革

简直就是为了华坚集团而生

这家企业和力帆集团一样

除了150个高层管理人员来自中方

其他全部4000多位员工

都是来自埃塞俄比亚

诺大的工厂里

工人们熟悉的对皮革进行着切割,黏合

目前这家工厂每天能生产女鞋6500多双

为了方便管理

中方聘请了高学历的当地人成为中层管理

他们的中国名字都非常有意思

“广州”是他们的一位中层管理人员

在埃塞俄比亚的员工里

他已经算是最高层了

他目前管理1500当地员工

往上能说中文跟领导沟通

往下说当地话也是毫不费劲

除了这位叫“广州”的小伙子

还有叫北京,上海,四川的其他埃方人员

当年 华坚集团派出300多名埃方

学历高知识高的人去中国培训

之后企业就选出了几位优秀员工作为管理

并且给他们起上了方便记忆的名字

对于新员工

他们请经验丰富的中方老师

用“一带多”的方式进行手工和设备的手把手教学

而表现优异的本地员工

厂房则为他们提供去中国接受培训的机会

学习设备操作 企业管理和中文

还给他们起上吉利的中文名字

比如 上海 广州 北京 共创 繁荣等等

一批批学成归来的人

已经在重要的岗位上挑起了大梁

每年早上开工之前

都要组织员工们合唱中文的企业之歌

当地员工在企业的不断培训下

已经逐渐养成了说中文的习惯

唱中非之歌已经成了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

他们希望将中国的管理模式带到非洲

以此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同时他们还为当地员工提供了非常好的待遇

当地人在当地企业工资可能只有300多一个月

但是在华坚的人均工资最低500起步

技能高一点的能拿到700-800多

工资比当地高出了3倍多

而且从出行开始都是由中方接送

一日三餐都是免费提供

相当于中国工厂的包吃包住

这在当地企业是绝对没有这种待遇的

所以华坚从来不缺人

如果要招100个空缺岗位

那么门口通常都会有400-500个人来排队

除了普通员工能有600左右的收入外

一些高学历 懂中文的中层员工工资可不低

这位叫做“上海”的管理人员

在这里工作5年了

主要负责培训当地员工和生产管理

目前已经能拿到2万多比尔一个月

折合人民币7000多

这在当地算是非常高薪的收入了

晚上下班后 吃完晚饭

工厂老板受到“上海”的邀请到家里参观

上海拿出了当地的最高礼仪 “门口煮咖啡”

在这个盛产咖啡的国家

这里的咖啡豆风味更加浓厚

可能很多国人晚上喝咖啡会睡不着觉

但是在埃塞俄比亚

他们是不喝咖啡晚上睡不着

他们经常在喝咖啡的时候

一边喝咖啡一边吃爆米花

据说是因为颜色的搭配

让当地人看起来非常有食欲

在中国企业干了5年的上海

目前在当地已经算得上是一个“富豪”了

他现在住的房子有500多平米

只住了一家三口还有自己的母亲

他知道这一切都依靠华坚集团

所以他非常感谢中国

并且学会了很有名的一首中文歌

目前在园区里

中国本土过去发展的企业已经有60几家

并且在不断增多

这为埃塞俄比亚带来了一万多个就业岗位

为埃方创造税收大约13亿元人民币左右

不得不说这完全得益于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

非洲人民只会越来越好

而中国是他们最好的合作伙伴

我是大童 只分享给你高分好电影 咱们下期见

2023年驻非工作者年薪参考

因为国内就业形式不好,打算去非洲的人注意了。由于是第一次出国没经验,不了解非洲情况,怕被欺骗。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驻非洲工作的员工的薪资范围,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不会被压薪水。

1:驻外翻译(应届生)

在非洲翻译的岗位比较重要,每个公司都需要与当地员工,政府打交道。应届生一般在12-15万

2:车辆维修工

在非的中国企业一般为矿企,木企,所以所需要的车辆设备比较多,维修工也十分紧缺。有经验的维修工一般在18-24万

3:数据统计员

这个工作岗位也比较缺,但因上手容易,有电脑基础的人一般都能上手所以工资一般在12万左右

4:汽配仓库统计员

有了很多车辆,就会对应很多车辆配件,所以就会有一个较大的配件仓库,一般在12-15万左右(熟悉车辆配件的人工资会比较高)

以上四个职位是现阶段中国非洲公司比较紧缺的职位,一般常年都在招聘。

(一般公司会直接发布招聘信息,不必通过劳务中介)

中国人在非洲建厂遭当地人刁难:工资不涨到15万,就集体罢工

这是一辆正在驶向法院的车子,

而车上坦中合资友谊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此刻正愁眉不展,忧心忡忡。

原来 因为公司里的薪资纠纷,

当地工会将整个公司告上了法庭,

要求他们支付巨额的工资补偿。

十年前 坦桑尼亚的政府突然宣布,

纺织厂工人的工资要从6万先令提高到15万先令,

也就是从3500元提高到8500元,

而这比当时的平均工资高了好几倍,

也大大超过了公司的承受能力。

而且 公司的经营正在亏损当中,

根本不可能满足这样的要求,

在众人的周旋之下,

政府最终将15万先令降低到8万先令,

然而却又遭到了纺织工人们的反对。

随后 当地的工会将公司告上法庭,

这桩案子一拖就是好几年,

直到今天都还没有解决。

而这,不仅是工会与公司之间的矛盾,

也是中方管理者与本地工人的矛盾。

说起这个,总经理马千里也是一肚子委屈。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

中国在自身发展困难的情况下,

就开始了对坦桑尼亚的经济援助,

1968年,中国在坦桑尼亚建设完成了友谊纺织厂,

然后将工厂交给坦桑尼亚接手。

然而由于管理不善, 上个世纪90年代,

友谊纺织厂就到了濒临破产的境地。

因此在1995年,中国重新接手,

并从国内调来了一批新的管理人员,

新的一批管理人员到来之后,

很快就做出了新的发展计划,

并打算按照新的市场原则对公司进行改制。

当时工厂没有严格的考核制度,

工人们做多少工作都是一样的工资,

因此普遍的积极性不高,

还有很多混吃等死的人掺杂在里面。

因此,管理层决定对工人采取考核制度,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同时,由于合资公司的特殊性,

上千名之前的员工被全部保留,

即使不称职的员工也没有解聘。

而且,公司仍旧无条件的保证职工们的住房,

幼儿园、医疗保险等福利,

而这却成为公司发展的重大负担。

要想实现这些,

只能提高公司的产量和效益。

根据原总经理许欢平回忆,

当时的公司每年都要亏损一千多万,

他新官上任 急于改革,

因此强硬的实行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改革,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打破大锅饭,

实行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

然而他却没有想到,

改革立马遭到了一些老员工的抵制,

老员工觉得中国工厂在压榨他们,

同时他们也不习惯中国的劳动思维,

觉得人应当是自由不受拘束。

很快 工人们开始罢工,

一开始只是几十个人,后来扩展到整个工厂,

工会更是直接将公司告上了法庭。

这下 原本就处于破产边缘的公司,

更是被推向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最后 徐欢平的改革不了了之,

公司也随后调来一位新的总经理 吴彬。

今年52岁的吴彬从2009年来到这里,

前后待了六年之久,

有了上一任总经理的治理经验,

他采取了不一样的治理之道,

那就是怀柔政策。

他组织管理阶层主动拉进和工人的关系,

还举办足球赛、发放油面等生活用品,

并且还开始和工会建立起协调机制。

平常,吴彬每两个月都会与工会主席,

工会秘书等人进行开会沟通,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工人们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

来向吴彬反应各种情况。

在吴彬的种种努力下,

工人和公司之间的矛盾逐渐消解。

到2012年,

纺织厂还被工会评为最佳雇主奖,

最终,濒临破产边缘的工厂也被拉了回来。

然而,工厂里仍旧存在一系列矛盾,

比如,生产设置老旧,管理落后,

最严重的还是工人的积极性问题。

吴彬所做的只是缓和矛盾,

却一直没有做到完全的解决问题,

也因此 十年前工会将公司告上法庭的事件,

一直到新总经理马千里上任都没有解决。

这天下午,马千里接到法院的通知,

前去协调处理这件事,

但他最终却无功而返。

由于是终审调节,15万的工资赔偿板上钉钉,

马千里乐观估计,

友谊纺织厂最少要赔偿2200多万人民币。

虽然责任在于政府的不作为,

但纺织厂不得不承担全部后果,

这下 马千里和公司的处境就更难过了。

20年来,无论是许欢平还是吴彬,

中方管理层尝试了很多办法,

才使得友谊纺织厂得以继续经营,

但效益始终没有达到理想状态。

如今,局面更加复杂,

就连马千里都开始怀疑,

友谊纺织厂是否能继续走下去,

而一旦工厂倒闭,

那些工人们又将何去何从呢?

这可能就是非洲版的杀鸡取卵吧,

当然,友谊公司只是中国在非洲的一个侧面,

还有的公司在反复摸索中学会了管理之道,

中国有色金属集团就是其中之一。

位于赞比亚的卢安夏市以矿产闻名,

其90%的收入都来于卢安夏铜业公司。

然而在2008年,卢安夏铜业公司,

因经营不善的问题而濒临破产,

也让当地的众多工人陷入困境。

关键之际,

中国有色金属集团收购了铜业公司,

并派遣 优秀经理骆新耿接手这里,

骆新耿来到这里之后,

一方面严抓生产,

一方面十分注重社会公益,

为当地捐赠了不少的设施和建筑。

眼前的这所小学,

就是有色金属集团所捐赠的,

里面大多都是当地矿工的孩子,

还有一些公司资助的贫困儿童。

这极大的增强了当地对公司的信任,

同时,骆新耿也清楚的知道,

因为民族情节的原因,

当地人对他们不信任是正常的,

工人也很有可能和中国的管理层产生矛盾。

因此,他大力改革管理层,

让其中的60%都由当地人来承担,

而这一举可以说是建设性的,

一来就表现出诚意,

并且和当地的工人取得了深入的联系。

在这种基础上,再对工人们进行改革和要求,

工人们就很容易愿意接受。

因此到2009年,

也就是铜业公司重新运转一年时,

工厂内部的新举措就开始运转,

生产任务也提上了日程。

也正是因为如此,

中国有色金属集团对卢安夏有大的信心,

投资额也不断追加,

2010年,更是一次性投资超过四亿美元。

新的投资,不仅给当地带来数以千计的就业机会,

更让这里的人们看到,

中国的企业与之前的投资者很不一样,

之前的投资者总是从当地政府贷款,

然后赚上一段时间快钱就跑路,

从来没有长远的计划,

而中国有色金属集团的眼光却十分长远。

他已经想到的不是一年,

甚至不是十年,

是三十年 是五十年,

在卢安夏的人民眼中。

六年前启动的穆利亚希项目,

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在这个项目中 除了露天开采,

中国有色集团还投入大量资金,

建设了湿法冶炼厂,

将矿产留在本地加工。

对于长期依靠资源出口的赞比亚来说,

这一举动有着深远的影响,

不仅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岗位,

还教会他们如何进一步加工资源。

时至今日,

卢安夏已经成为赞比亚最富裕,

最美丽的城市之一。

曾经的矿产投资者离开时,

使得这里的人大量失业,

城市几乎变成了一座鬼城,

而中国的投资进来之后,

人们恢复工作,也珍惜工作,

使得整个小镇重新焕发生机。

人们有有工作 有了钱,

有了生活所需要的一切,

投资者也获得了想要了利益,

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也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局面。

古诗有言,

一枝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唯有与人合作,才能长久前进。

隔热门窗品牌

高端门窗品牌

高端门窗品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