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向“最痛处”亮剑 向“最难处”攻坚2、向“最痛处”亮剑 向“最难处”攻坚3、江苏邳州:完善政务服务“快”节奏 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向“最痛处”亮剑 向“最难处”攻坚
新华社南京3月1日电 题:向“最痛处”亮剑 向“最难处”攻坚——江苏以“263”专项行动为抓手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新华社记者王存理、秦华江
节后上班第二天,江苏召开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暨“263”专项行动推进会,各设区市政府负责人递交了新一年目标责任书。
江苏以“263”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为抓手,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场前所未有的治水、治气、治土攻坚战正在推进,污染人人喊打的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以全民共治为特征的地方环境治理体系正在构建。
号令如山:一诺既出 全力博取
2017年,江苏省委省政府“263”专项行动承诺,削减煤炭消费1000万吨,然而上半年规上工业企业煤炭消费量同比仅减少125万吨。
“指标不能挂在墙上!”江苏省“263”办专职副主任秦亚东说,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减煤任务一斤都不能少!
江苏省发改委、统计局联合建立减煤风险预警机制;省发改委建立减煤月度通报制度,开展专项检查;省经信委制定推进耗煤产业结构调整方案;“263”办对重点地区驻点督办。到12月底削减任务顺利完成。
“263”是什么?为何有如此强的执行力?
产业结构重、排放总量高,生态是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剑指短板:减少煤炭消费总量和落后化工产能;重点治理太湖水环境、生活垃圾、黑臭水体、畜禽养殖污染、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和环境隐患;提升生态保护、环境经济政策调控及环境执法水平。
为了从机制上确保“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治污”,江苏省长任组长、5位省领导任副组长,20余部门参与的263专项环境整治行动领导小组成立。
机制顺,克难成。2017年全省关闭化工企业1421家,化工园区入园率从30%提到38%,化工园区VOCs监测体系全覆盖,完成近6千家化工企业安全风险评估和分级,长江沿岸118个非法码头全部整治到位……
全民共治:污染攻坚 壮士断腕
江苏通过群众举报、公开曝光、主动揭丑和堵疏结合回应群众需求,降排减污,增绿净水。
徐州铜山区三堡街道胜阳村板材加工污染问题突出:68家企业的小锅炉四季浓烟滚滚。铜山区环保局副局长王勇说,企业是群众的命根子,不能简单关闭,但必须开展“锅炉”革命。园区引入集中供热公司,提供24小时高质量工业用管道蒸汽,削减煤炭3900吨。
高邮市汤庄镇原化工企业关停,遗留废水如悬在群众头顶的大“毒缸”,通过曝光、整改和督办,拖延10年的环境问题终得解决。
南京溧水区有5家企业,多年来采取简易落后工艺土法冶炼废旧铝。整改到位后,群众拍手称快。
截至12月,全省通过曝光督办,共关停污染企业近五千家。
在铁腕治污推进中,一项项生态良政正在擘画中。生态引领区和特区正在建设;总规模800亿元的《江苏省生态保护发展基金协议》已签署;生态河湖行动计划出台,退圩还湖深入实施,已恢复水域92平方千米。
强力攻坚,需堵疏结合。为保证关闭污染企业平稳推进,张家港等地还出台“早关停,早受益”的奖补政策。
“污染企业也是感觉早关早安心。”江苏省263办一位干部说,污染人人喊打的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任重道远:高端发展 绿色安全
生态染沉疴,去疴如抽丝。在历史欠账多、产业结构重、发展转型难的条件下,已有成绩犹如滚石上山,不进则退。
新的一年,江苏省委省政府指出,打好污染攻坚战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以生态环境高质量为目标导向,全面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具体说来,减煤基础不牢固,通过永久性关停耗煤设施和淘汰低效产能等形成的削减量仅占总削减量45.6%;一些化工企业彻底安全关停没有落实;太湖总磷波动成突出短板;垃圾分类产业发展乏力;城市管网欠账太多,黑臭河道治理成效难保证……
“时代遗留问题让我们遇到了,选择直面和解决矛盾,就是在打一场前所未有的遭遇战。”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朱晓东说。
在滚石上山的关键年,江苏已确定2018年新任务:按照“产业减煤、节能减煤、电力减煤”协调推进思路,实现精准和长效减煤相结合;再关停并转一批,企业入园进区率提高至45%以上;年底规模化养殖场治理率达70%,VOC排放量较2015年减少20%以上……
通过向“最痛处”亮剑,朝“最难处”攻坚,全省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大气考核基准年下降33%,与实施“水十条”的2014年相比,国考断面水质优Ⅲ类比例提高10.6个百分点。
江苏绿色“高颜值”正增强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底色,去年全省GDP突破8万亿元。整顿过的化工产业涅槃重生,去年1-11月,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逾1.95万亿元,同比增15.7%。
连云港市发改委主任韦怀余说,践行新发展理念,再也不能做拼资源环境的“无知者”、低端产业转移的“受害者”、落后产能的“承接者”,要成为绿色发展的“引领者”。
在镇江,低碳经济成新驱动,举办2017国际低碳大会签约投资430亿元。镇江市委书记惠建林说,低碳发展正将城市“重新放入大自然”。
正如不少环保公益人士所说,江苏以“263”专项行动为抓手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给了干部群众以新的决心和信心,一幅“自然环境之美、景观风貌之美、文化特色之美、城乡协调之美”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向“最痛处”亮剑 向“最难处”攻坚
新华社南京3月1日电 题:向“最痛处”亮剑 向“最难处”攻坚——江苏以“263”专项行动为抓手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新华社记者王存理、秦华江
节后上班第二天,江苏召开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暨“263”专项行动推进会,各设区市政府负责人递交了新一年目标责任书。
江苏以“263”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为抓手,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场前所未有的治水、治气、治土攻坚战正在推进,污染人人喊打的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以全民共治为特征的地方环境治理体系正在构建。
号令如山:一诺既出 全力博取
2017年,江苏省委省政府“263”专项行动承诺,削减煤炭消费1000万吨,然而上半年规上工业企业煤炭消费量同比仅减少125万吨。
“指标不能挂在墙上!”江苏省“263”办专职副主任秦亚东说,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减煤任务一斤都不能少!
江苏省发改委、统计局联合建立减煤风险预警机制;省发改委建立减煤月度通报制度,开展专项检查;省经信委制定推进耗煤产业结构调整方案;“263”办对重点地区驻点督办。到12月底削减任务顺利完成。
“263”是什么?为何有如此强的执行力?
产业结构重、排放总量高,生态是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剑指短板:减少煤炭消费总量和落后化工产能;重点治理太湖水环境、生活垃圾、黑臭水体、畜禽养殖污染、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和环境隐患;提升生态保护、环境经济政策调控及环境执法水平。
为了从机制上确保“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治污”,江苏省长任组长、5位省领导任副组长,20余部门参与的263专项环境整治行动领导小组成立。
机制顺,克难成。2017年全省关闭化工企业1421家,化工园区入园率从30%提到38%,化工园区VOCs监测体系全覆盖,完成近6千家化工企业安全风险评估和分级,长江沿岸118个非法码头全部整治到位……
全民共治:污染攻坚 壮士断腕
江苏通过群众举报、公开曝光、主动揭丑和堵疏结合回应群众需求,降排减污,增绿净水。
徐州铜山区三堡街道胜阳村板材加工污染问题突出:68家企业的小锅炉四季浓烟滚滚。铜山区环保局副局长王勇说,企业是群众的命根子,不能简单关闭,但必须开展“锅炉”革命。园区引入集中供热公司,提供24小时高质量工业用管道蒸汽,削减煤炭3900吨。
高邮市汤庄镇原化工企业关停,遗留废水如悬在群众头顶的大“毒缸”,通过曝光、整改和督办,拖延10年的环境问题终得解决。
南京溧水区有5家企业,多年来采取简易落后工艺土法冶炼废旧铝。整改到位后,群众拍手称快。
截至12月,全省通过曝光督办,共关停污染企业近五千家。
在铁腕治污推进中,一项项生态良政正在擘画中。生态引领区和特区正在建设;总规模800亿元的《江苏省生态保护发展基金协议》已签署;生态河湖行动计划出台,退圩还湖深入实施,已恢复水域92平方千米。
强力攻坚,需堵疏结合。为保证关闭污染企业平稳推进,张家港等地还出台“早关停,早受益”的奖补政策。
“污染企业也是感觉早关早安心。”江苏省263办一位干部说,污染人人喊打的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任重道远:高端发展 绿色安全
生态染沉疴,去疴如抽丝。在历史欠账多、产业结构重、发展转型难的条件下,已有成绩犹如滚石上山,不进则退。
新的一年,江苏省委省政府指出,打好污染攻坚战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以生态环境高质量为目标导向,全面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具体说来,减煤基础不牢固,通过永久性关停耗煤设施和淘汰低效产能等形成的削减量仅占总削减量45.6%;一些化工企业彻底安全关停没有落实;太湖总磷波动成突出短板;垃圾分类产业发展乏力;城市管网欠账太多,黑臭河道治理成效难保证……
“时代遗留问题让我们遇到了,选择直面和解决矛盾,就是在打一场前所未有的遭遇战。”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朱晓东说。
在滚石上山的关键年,江苏已确定2018年新任务:按照“产业减煤、节能减煤、电力减煤”协调推进思路,实现精准和长效减煤相结合;再关停并转一批,企业入园进区率提高至45%以上;年底规模化养殖场治理率达70%,VOC排放量较2015年减少20%以上……
通过向“最痛处”亮剑,朝“最难处”攻坚,全省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大气考核基准年下降33%,与实施“水十条”的2014年相比,国考断面水质优Ⅲ类比例提高10.6个百分点。
江苏绿色“高颜值”正增强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底色,去年全省GDP突破8万亿元。整顿过的化工产业涅槃重生,去年1-11月,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逾1.95万亿元,同比增15.7%。
连云港市发改委主任韦怀余说,践行新发展理念,再也不能做拼资源环境的“无知者”、低端产业转移的“受害者”、落后产能的“承接者”,要成为绿色发展的“引领者”。
在镇江,低碳经济成新驱动,举办2017国际低碳大会签约投资430亿元。镇江市委书记惠建林说,低碳发展正将城市“重新放入大自然”。
正如不少环保公益人士所说,江苏以“263”专项行动为抓手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给了干部群众以新的决心和信心,一幅“自然环境之美、景观风貌之美、文化特色之美、城乡协调之美”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江苏邳州:完善政务服务“快”节奏 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人民网徐州11月19日电 “包括不动产权证书等在内的5个证件我们1天拿到手,和以前相比,提前了近三个月。”九为新材料是江苏邳州高新区去年招引的智能制造项目,该企业材料基建部经理徐磊表示,他们的项目建设非常快,得益于当地高效率的工作节奏,目前他们企业的一期铝合金模板车间主体已建成,近期竣工验收,11月下旬有望试投产。
推行全程帮办模式,让3个月的手续在1天之内办完,这就是邳州政务服务的“快节奏”。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邳州市在政务服务中推出了“全程帮办”服务模式。“项目签约当天开始,我们安排专人与投资方对接,全程指导企业提前准备审批材料,办理相关事务,把各项工作做在前。”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李子霏说。
六通四同,审批时限压缩掉30%以上。近年来,邳州市推出了“一人通办、一表通知、一窗通审、一图通建、一章通批、一诺通行,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监理、同时竣工”“六通四同”审批模式,让项目落地跑出了加速度。位于官湖镇的江苏贵鑫新材料有限公司就体会到了这种审批模式的便捷,从拿地到开工建设,仅用时一个月。目前,厂房主体已基本竣工。
贵鑫新材料工作人员薛志冲表示,前期土地手续办理时,服务人员给予全力支持,项目建设进度很快。邳州市推行的“六通四同”审批模式,通过并联审批、提前预审,打破部门壁垒,将审批层级由6个减少到3个,审批环节由19个减为6个,实现了受理窗口统一收件,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办结,审批时限平均压缩掉30%以上。在“六通四同”审批模式的助力下,邳州市已办结各类工业项目65个。邳州市行政审批局投资建设科负责人薛东明说:“比如质监、安监施工许可,以前是挨个办理,现在是同时办理后,材料一次性提交审批,大大缩短了审批时间。”
政务服务是“软环境”,人才实力是城市的“软实力”。围绕优化供给要素,邳州市将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紧密结合,用高端产业“虹吸”高端人才,以高端人才助推高端产业。江苏华兴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帅是邳州市引进的高端人才之一,几年前他带领科研团队来邳州创业,如今已在邳州落户生活。罗帅说:“团队中很多硕士和博士,大家来到邳州后,享受到非常多的优惠政策,生活上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大便利。”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未来,邳州将聚焦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统筹谋划、同步推进,全力打造创新创业创优新高地,着力建设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政务服务最优的营商环境。(闫峰 冯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