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飞机C919项目启动自2007年,2017年成功首飞。截止2019年年底,已有6架投入试飞、试验,预计2021年交付首架机。
发动机是大飞机核心分系统之一,价值占比约20%~25%。全球新交付商用飞机有2.5万亿美元的市场空间(2017~2036年),我国商用航空发动机市场规模约4600亿美金(2017~2036年),现有主要供应商包括CFM公司(GE和法国赛峰合资公司)、美国GE(通用电气),美国PW(普拉特·惠特尼)、英国RR(罗尔斯·罗伊斯)等。CJ1000系列发动机是国产大飞机未来所使用的国产航空发动机,由航发集团商发公司研制生产,在2018年完成CJ-1000发动机首台整机成功点火。目前国产发动机相关上市企业包括航发动力、应流股份、钢研高纳等。
航空机载设备主要包括机电类、航电类等产品,价值占比30%~40%。目前全球主要供应商包括美国的联合技术、霍尼韦尔、通用电气等,国内企业中主要是中航电子、中航机电、中航光电等上市公司。
机体价值占比约30%~35%,主要是几大主机厂提供。中国主要生产厂商包括:中航飞机(中机身)、中航沈飞(后机身、垂尾等)、洪都航空(机身等直段)、中直股份(起落架舱门等)、中航重机(锻铸件)等。
材料类主要包括铝合金、钛合金、复合材料(碳纤维为主)等,主要应用于机体结构,价值占比约10%。目前全球主要的飞机用碳纤维材料供应商包括日本的东丽、美国赫氏等。国内的光威复材、中航高科等也在积极应用于国产民航客机。碳纤维新材料在我国民航客机上使用比例逐渐提升,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此外,宝钛股份等公司也可为大飞机提供钛合金等材料。
图表1: C919国内外供应商示意图
图表2: 航空制造企业海内外对标梳理
图表3: 参与C919研制的主要上市公司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