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一织,老底子松江人的这门手艺,有你的记忆吗?

频道:财经资讯 日期: 浏览:0

“野水平溪桥,波翻蓼花乱。斫竹编青篮,门前开蟹簖。”竹编是中国传统手工艺。过去,竹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扁担、竹匾、竹筷……平日里,人们出行喜欢挎上竹篮,这叫“上镇篮”;夏日,一张竹席带来清凉好眠。竹编技艺更是祖祖辈辈经年累月手口相传的智慧。

曾几何时,在小昆山镇沈溇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竹编手艺。如今,如何传承这项非遗技艺?走进校园、开设课程、走入社区……小昆山镇正努力使这项技艺代代相传。

编篮卖篮,“老松江”的牵记

冬闲时候编篮或送去跨塘桥西的庙里,春耕之前用竹杠挑着去街上卖篮,这是老一辈松江人的牵记。

沈溇竹编技艺工艺大体可分起底、编织、锁口三道工序,在编织过程中,以经纬编织法为主,还可以穿插疏编、插、穿、削、锁、钉、扎、套等各种技法,使编出的图案花色变化多样。

左手捏竹子,右手握竹刀,对准竹子头部,稍稍用力一顶,竹刀顺势将竹子一劈为二,再劈为四,直分到竹条符合尺寸要求为止。分开的竹条制成蔑条需要真功夫。竹刀锋利无比,一不小心会碰破手指出血。然而匠人完全是得心应手地操作,使篾条一根接一根不断。竹刀一削,刚直的竹子削成粗细均匀的竹条,再将竹条编织成竹篮。

传承创新,“老物件”焕新生

20世纪80年代,钢铁、塑料和铝材制品大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传统竹业迅速没落,小昆山传统竹业发展戛然而止。虽然竹业退出历史的舞台,但是这门手艺的传承人仍在坚守。

作为沈溇竹编这一区级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年近八旬的雷仁元是松江竹业史上的一颗明星。“竹编的技艺独特、制作精巧,还耐干燥、不易虫蛀,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雷仁元拿出的竹编制品,有三角眼、方眼、六角眼等多种形状。“竹艺还在发展,花样、吉祥文字图案、工艺观赏篮、礼盒、摆件、花窗、艺术篱笆等,都需要传承与创新。”

竹编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精髓,承载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竹编课作为小昆山镇暑期特色课程之一,每年吸引不少学生前来体验。“非遗项目不能断层,我们要实现活态传承。”小昆山镇文化活动中心相关负责人夏文斌说。

■记者 周加姚 通讯员 陈丽 摄报

■文字编辑 沈丽娜 秦天

■栏目责编 贾丽 ■栏目主编 赵健

隔音降噪门窗品牌

高档系统门窗

隔音降噪门窗品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