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泓颍水润龙城

频道:股票理财 日期: 浏览:0

一泓颍水润龙城

龙州城,一座依山傍水的县城,是行唐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是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悠悠千年岁月的流淌,因水而发生者翻天覆地的变化。

颍水河(原名郜河),号称行唐的母亲河,起源于行唐境内,交汇于行唐边界,全长69.4公里,贯穿于行唐全境,千百年来,涓涓细流哺育了行唐人民。

曾几何时,由于气候变化和生态破坏,颍水河周边树木砍伐殆尽,导致砂石裸露,垃圾堆积,一脉清流渐变成涸沟荒滩,失去了往日的奔流,丧失了水的灵性,因水而生的县城,在低吟、在呜咽,呼吁河流的修复和治理。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2013年行唐水利人借助国家中小河流综合治理的契机,拉开了颍水河县城段综合整治步伐,目标是打造成防洪排涝、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亲水河、景观河。经过两年的开发建设,2015年11月,实现了成功蓄水,引发全县人民欢呼雀跃,奔走相告。以国家资金撬动社会投资,投资2亿多元,一条长5.6千米的颍水河飘过龙州城,6个子工程建设与之辉映。一是河道治理工程贯通县城东西。河底采用复合防渗技术,两岸采用铝锌合金网石笼鹅卵石护坡,建成1座溢流堰,4道橡胶坝,展示54万平方米县城段蓄水景面,蓄水量达120万立方米。二是景观绿化美化工程为碧水添彩。7.4千米两岸绿化长廊,点缀于河道两侧、内外边坡。三是引水工程稳定鲜活水源,铺设21千米引水管道,从沙河引用王快水库水源用于生态补水。四是排水工程实现雨污分流。铺设直径2米的雨水排水暗涵在河道里岸外坡,用于消纳县城强降雨行洪排水问题。五是道路交通工程构建生态交通圈。建成县城段4.9千米颍水大街,建成县城西外环到上碑段6.9千米的高标准堤顶路。六是亮化提升工程为夜景添彩。完成县城段5.6千米河道两侧亮化,完成朝阳桥拼宽改造和悬索式景观装饰,启明桥拼宽改造和下承钢管拱式景观装饰,龙兴桥拼宽改造和上承拱桥式景装饰。

城因水而兴,水因人而灵。颖水河的兴起,拉开了行唐县城发展大幕,带动了一座城市的崛起,推动“打造颍水两岸,建设一河三区,实现产城教融合”县城发展格局,县城面积由8.4平方千米扩大到27.5平方千米。以颍水河为纽带,打造的新城区位于颍水河以南,总面积9.5平方千米,按照现代、绿色城市发展理念,划分为核心区和发展区,核心区致力培育现代服务业,打造现代化的人居环境空间;发展区用于疏解老城区人口和部分城市功能。已投入使用的九都商贸城、文体中心,九都公寓、盛世名门等房地产项目先后落成,启新大街、升仙桥南路、复兴大街、富强路、开元大街等道路的通车运行,拉开了新城区建设框架,加快了城镇化建设上水平、出品位,县城风貌变得“水灵”起来。

五年的生态补水,温润了行唐龙州城,宜居绿色的城镇建设,小区开发商打出了“碧水河畔,人居仙境”的水文化品牌,体现着人水和谐发展理念,颍水河畔绿地休闲长廊,与县城美景相映衬,流水潺潺碧波荡漾,成为人居美丽的景观区,吸引着居民亲水体验,提升着他们生活品质。每当夜幕降临,彩灯初上,波光倒影,流光溢彩,喧闹了一天的小城,忙碌了一天的居民,开始了夜间繁华,走出家门,走向颍水河畔,宜歌、宜舞、宜步,到处都是休闲消遣景象,人与景映照在整个水面,微风拂来,波光粼粼,沁人心脾,好不惬意,成为县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城市以水为媒,让生活更美好颍水古龙邑激活生态新行唐,秉承“水为城市之韵,绿为城市之美”,现如今行唐人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为起点,伴着实现“中国梦”的响亮号角,正在实施行唐颍水河南岸中央活力带建设,活化了行唐千年古韵文化,突显了颍水灵秀景致,实现新老城区的绿色衔接,打造出集生态景观、休闲旅游、人文亲水的新兴活力景观带,将县城变成环境优美、景色亮丽、生态怡人的宜居、宜业、宜商、宜游之地,一座现代美丽生态新城正因水而兴。(刘更新 杨挺博)

别墅门窗

隔音门窗

高端系统门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