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古柘树,讲述沧桑移民史

频道:保险知识 日期: 浏览:0

古柘树与古墓相伴六百余年,见证山东移民扎根阜阳历程

有人说,一棵古树就是一部站着的历史,从它身上可以看到历史的沧桑变迁。

网友“徽太郎”是一名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近日,他在寻访抗战老兵时,见到一株见证太和县宫集镇刘氏移民历程的古柘树。这株600多岁的古柘树,在村民的守护下,依旧注视着脚下这片土地。

“前不久,去太和宫集刘长营村寻访慰问抗战老兵的过程中,习惯性地问起当地是否有名树古木,惊喜得知该村就有一棵古柘树。”“徽太郎”说,这棵树在当地妇孺皆知,在一个五六岁娃娃的带领下,他来到一个四合院。院子不大,植有花草,松柏等,错落有致。大门朝西,两侧刻有对联,大门内南北粉白山墙上均用毛笔书写着刘氏繁衍生息的变迁过程。

院子偏北边有一墓,墓上长有一棵古柘树,树干沧桑,虬枝如龙。树身大部分已枯,树南侧新生一丛新枝,郁郁葱葱,绿意盎然,焕发新的青春。

墓前立一石碑,上书“始祖刘迪之墓”,正对院大门东侧墙。据了解,这石碑立于2008年春,上刻有为保护古树修建刘迪墓的捐款人姓名和“刘公简介”:“始祖刘迪,于明洪武十三年由山东兖州府峄县枣林庄二郎庙之侧乔迁而来,落户于安徽省太和县安丰集(今太和宫集)东刘长营,至今已六百二十余年,相传二十三世祖刘迪葬于此处,有古柘树为证。”

为守护先祖的坟墓和陪伴先祖的古柘树,刘氏后人成立了修墓护树服务组。“今天祖孙齐祭拜,始祖古树似春风。”刘氏十二世孙刘业显在《颂古树》的诗中这样写道。

据刘氏后人介绍,在元末明初,由于连年战乱,中原地带人烟稀少、土地荒芜。在明朝洪武十三年,他的祖先和许多人一样,从山东搬迁至这里。祖先去世几年后,人们在坟边看到这棵树,就开始保护它。虽然经历了朝代变迁和战乱,这棵树仍然被保护得很好。在上世纪60年代的三年饥荒中,村民们把房门、窗户等都烧了做饭,但没有人打过这棵树的主意。

“柘树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长成大树不易,成为百年以上古树更是难得。”古树名木保护志愿者“神羊”说,此树600余岁,为国家一级保护古树,也是一株有故事的移民纪念树,他曾实地作过考察,并将把此树收录到正编撰的《阜阳古树名木志(暂定名)》中。

目前,阜阳境内现存多株具有移民纪念意义的古树,如颍上县润河镇陶徐村徐铺庄,有一株树龄约639年的古柿树;颍州区九龙镇叶寨村明代古槐树等。这些古树见证了先民背井离乡后,扎根阜阳大地,世代相传的伟大历程。

隔音降噪门窗品牌

铝合金门窗品牌

隔热门窗品牌

铝合金门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