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淄博新闻网
□记者 于春林
“淄博是一个城市价值被严重低估的城市,欢迎有识之士投资淄博、兴业淄博,做淄博城市发展的合伙人。”这成为市委书记江敦涛每次接待外商必谈的一个观点。
2月20日上午,我市举行招商引资重大项目网上签约仪式,集中签约重大项目21个,总投资287.7亿元。据统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已累计完成网上签约项目64个,总投资568.1亿元。
如何让资本青睐?
说营商环境,说招商引资,拼政策、拼资金等软环境,逐渐成为各地皆有的“大路货”。这次疫情防控、开工复工,“剧透”了工业门类齐全、体系完整,实体经济实力雄厚的“殷实家底”,正是淄博招商引资、吸引大项目好项目、不断增加“合伙人”、扩大“朋友圈”的独一无二的“硬通货”。
淄博俨然是被资本青睐的投资洼地。2020年全市确定市重大项目265个,总投资385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40亿元。从投资规模看,20亿元以上项目51个,1020亿元项目52个,110亿元项目162个。从所属行业看,工业项目156个,总投资2060亿元;现代服务业项目67个,总投资820亿元。基础设施及社会民生等项目42个,总投资970亿元。
到淄博来投资、来“抄底”,淄博现在正是“抄底”的好时机,大项目好项目接踵而至。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陈思林对记者说,作为市重大项目推进工作的牵头部门,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项目建设攻坚行动”工作要求,以超常规的举措,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克难攻坚,全力抓开工复工,确保项目开工和完成投资两个100%。
为此,市发改委采取硬核措施:
推动120个续建项目复工。积极推进各区县重大项目复工工作,逐一梳理当前复工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未复工的项目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制定项目复工方案,靠上服务,全力推进项目复工,除因外来人员返淄、职工隔离等特殊原因暂时无法复工的项目外,原则上所有项目2月底前全部复工。对已复工项目切实落实加大有效投入政策,对疫情期间开工复工项目提供财政资金支持,鼓励项目加快建设。
加快125个新建项目开工。一季度开工60个,二季度开工35个,其余项目10月底前全部开工。核心做好手续办理和征地拆迁工作,手续办理方面,深化细化手续销号制度和并联审批制度。125个新开工项目立项、规划、土地、环评、安评、施工6个主要手续实行清单制管理,对尚未办结的335项手续,实行手续销号制度,由市级审批部门统筹推进重大项目本系统内手续办理工作。坚持并联审批,落实好容缺受理、后置补齐的工作模式,确保项目各项手续压茬推进,实现项目“拿地即开工”。
强化协调推进力度。坚持“五个一”协调机制和问题、责任、进度“三张清单”制度,及时解决项目在手续办理、征地供地、拆迁清表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确保问题在限定的时限内办结,为完成全年重大项目建设任务提供坚强保障。
全力抓要素保障,确保项目建设需求应保尽保。
做好土地保障。市级统筹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用地,对每个项目逐一确定保障方案,一季度完成首批亟需用地的天辰己二腈项目、山铝铝基新材料产业二期等30余个重大项目用地保障工作,力争预支用地1500亩,不低于去年同期规模。加大对上争取及存量挖潜工作力度,力争18个省重大项目争取省级指标不低于2500亩,区县重点项目用地通过挖潜得到有效解决。
做好能耗保障。深化完善煤耗指标调剂管理办法,针对重大项目建立指标跨区县调剂机制,由市级全面统筹,同时加大煤耗指标预储备力度,力争一季度预储备调剂指标100万吨,集中支持重大项目建设。
做好资金保障。经过梳理,91个重大项目有124亿元的融资需求。充分用好市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做好与银行机构对接服务。落实好重大项目贷款贴息支持政策,兑现贷款贴息资金2000万元左右,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全力抓策划储备,确保项目建设接续有力。核心是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做深做细项目谋划和对上争取。在项目谋划方面,以产业组织理念和平台思维、生态思维策划招引项目,统筹补短板、强弱项,与各区县和市直相关部门通力配合,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生态、社会治理四大领域持续用力,突出做好龙头项目和产业链关键节点项目招引,实现“谋划项目提质增效”,“四个一批”项目始终保持1000个总投资5000亿元的规模,梯次滚动推进。在对上争取方面,一方面争取政策支持,抓住各级“十四五”规划和专项规划全面启动时机,抓好对上争取工作,确保我市优势项目最大限度列入上级规划和专项规划盘子,保持我市入选省级重点项目数量位居前列。另一方面争取资金支持,深入研究国家、省对项目支持方面,围绕国家、省重点支持的领域做好项目谋划和储备,争取有更多的项目享受国家、省资金支持。突出做好政府专项债券项目争取工作,在推进2020年33.8亿债券项目的同时,再筛选论证一批前期手续完备、建设条件成熟的项目纳入储备库,规模不低于当前争取水平。
责任编辑 刘洋